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正文

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来源:江西省教育厅-江西教育网 发布时间:2007-05-23 00:00:00
业务部门:江西省教育厅    



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和谐教育建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中央和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部署和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着眼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传播和谐文化,结合省委开展的“创新创业,共建和谐”和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营造科学发展、人际融洽、风尚文明、校园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科教兴赣、和谐兴赣的强大合力,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努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活动内容

按照“突出重点,深化内涵,创新载体,务求实效”的要求,结合中央和省里部署的活动,重点开展好以下活动:

1、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全省教育系统要把创建和谐校园,放到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和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全局中去认识、去谋划。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认真研究、理清思路,科学谋划、整体布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和谐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要着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点工作,紧紧抓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这个首要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抓住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抓住学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校园和谐建设;抓住维护安全稳定这个关键,把维护学校稳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责任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管理;抓住队伍建设这一着力点,努力把创建和谐校园建设同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相结合,使之成为和谐校园创建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2、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践行活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学校是文明的辐射源和播种机,教育系统的诚信风尚对社会有广泛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全省教育系统要以共铸诚信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诚信建设,推动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风气。重点开展3项活动:一是在全省广大青少年学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要结合小学、中学和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积极开展诚信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活动。要遵循青少年学生心身发展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铸诚信活动;二是在全省广大教师队伍中开展诚信从教的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要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立诚信从教、诚信科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要引导广大教师修身正己,洁身自好,为人师表,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把诚实守信视为自己教书育、学术科研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倍加珍惜和爱护,努力做诚信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三是在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要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规范行政权办运行,树立教育行政部门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增强社会公信力和执行力。

3、深入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激发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职员工和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为促进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做出应有贡献。要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在中小学广泛开展好“手拉手”“爱心助残”“希望工程”等活动,帮助家庭贫困生和残障青少年学生解决上学难;进一步组织好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支教”和“服务社区”等活动,把志愿服务的重点放在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农民等群体上;在广大教师和干部中广泛开展“优秀教师支援农村”、“爱心助学”和“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活动。

4、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教学科研优势,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紧贴学生和社会成员的新需求,进一步认真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在高校继续普通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咨询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广大中小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传授心理调适方法。尤其要结合广大青少年学生成长特点,进一步开展好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系列教育。要积极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农村,丰富教育咨询的方式和手段,为在城市社区和乡镇农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做好心理健康咨询做出更大努力。

5、深入开展保护环境教育活动。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要在相关课程中增加环保知识教育的内容,要大力开展好“保护母亲河”、“保护湿地”等环保活动。另一方面,要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节约资源和净化绿化美化环境活动。要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节约意识,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要在全省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增强植绿、爱绿、护绿的意识。要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卫生机关和学校创建,积极营造整洁优美的学习工作环境。

三、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按照省里的要求,把这项活动摆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保障。要把和谐创建活动与正在开展的“创新创业,共建和谐”等重点主题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整体推进。全省教育系统各新闻媒体以及学校的校报、宣传栏、黑板报等要统一开设“和谐创建活动”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活动开展情况,宣传各地各部门和谐创建活动的进展和成效,宣传一批先进典型。要制作一批户外宣传牌和宣传画,在单位和学校悬挂、张贴。要通过组织一系列有声势、有力度、有影响的宣传活动,切实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抓住根本,强化督查。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必须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内涵。各项活动的内容设计和工作安排都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使活动的过程成为传播正确思想、树立社会新风的过程,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不断开拓新思路,推出新举措,形成新亮点,不断扩大活动的影响和效果。要通过召开汇报会、交流会、调度会等形式,推动活动深入进行。

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切实贯彻“三贴近”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实践,重在建设,贵在求实,落在基层,确保和谐创建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深入下去,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以社会反响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满意度来评价活动成效,不搞体内循环,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要把有效做法常态化、制度化,形成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的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和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出实招、出新招,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 江西省教育厅

2007年5月15日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