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正文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议”精神的通知

来源:江西省教育厅-江西教育网 发布时间:2009-06-11 00:00:00
业务部门:江西省教育厅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议”精神的通知

赣教体艺字〔2009〕21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大中专院校:

2009年5月14日,教育部在重庆市召开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议”。这是继2008年“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议”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各地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经验和做法,展示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部署进一步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中央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委)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周济部长作了题为:“进一步行动起来,把阳光体育运动推向新的高潮”的报告。现将会议有关材料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必然选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广大干部、师生员工认真学习会议材料和周济同志的报告,深刻领会会议的有关精神,充分认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以新的高度、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使这项工作切实取得战略性突破和实质性推进。

二、扎扎实实抓好阳光体育运动各项措施的落实。周济同志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对学生的爱和责任的具体体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对青少年学生深沉的爱、以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高度负责的态度,乘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东风,认真抓好中央7号文件、省委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一是各地、各学校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省委9号文件作为一项重要而持久的任务,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更加突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把学校体育工作抓得再狠些,做得再实些。二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坚持健康第一,不挤占体育课时等教学时间,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把学校体育工作推向前进。三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和爱好,进一步唱响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主旋律,努力开发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普遍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四是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努力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大力开展群众性校园体育活动,让体育活动覆盖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五是要采取有力措施,为学校体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的投入和支持。要大力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以及学校卫生疫情监测和防控机制等各项制度的落实。六是要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将体育科目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录取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积极导向作用。七是要加强宣传,及时总结和推广学校体育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五项工作。各地、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议”精神和“全省百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抓好阳光体育运动五项工作。即: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严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评价制度,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各地各学校对落实上述工作要进行逐项分析,逐项研究,制订计划,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要通过试点,一项一项地抓,一个学校、一个区域地抓,不断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典型,从而在更多的学校和区域整体推进,力争在今年内取得阶段性效果。省教育厅就推进上述五项工作和音体美师资建设,体卫艺器材设施配备拟在新余市进行试点,争取用2—3年的时间,全面达到中央7号文件、省委9号文件的要求。

附件: 进一步行动起来 把阳光体育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二〇〇九年六月九日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