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高校要闻 > 正文

【学在江财】阮强家:学海无涯,术业专攻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19 15:53:23


    【个人简介】阮强家,男,福建宁德人,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2014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现已推免至中南大学商学院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阮强家先后担任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实践就业部部长、社团管理委员会主席、菁创中心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162班下班党员,荣获十大素质标兵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暨鼎汉奖学金、夏建兵奖学金、学习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等荣誉30余项。 

 在江财校园里,有人在图书馆挑灯夜读,孜孜不倦;有人投身到团学前线,精益求精;有人活跃在活动竞赛现场,各施其华…每个江财人都在朝着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中南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之前为国家重点学科,实力雄厚,是众多考生的所向望的。2017年9月,阮强家参加中南大学保送研究生面试。面试结束后,其中5个博导(面试导师共6人)主动打电话给阮强家,希望招收他为自己的硕士。

学海无涯,术业专攻

“学为学生天职,课堂的学习是实践应用的基础,在学好课堂知识的情况下,开展一些学术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点深度的探索与广度的涉猎。”当谈及学习方法时,阮强家这么表示。有人说学习并非所讲的这么轻松,更何况是一名学生干部,但成功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证券分析师胜任能力考试、英语四六级都是对他付出的肯定。

坚信优秀是一种习惯。进入江财校门,看过许多优秀学长学姐的大学经历,他暗下决心,自己的大学生活一定要过得精彩。他端正学习态度,聆听学长学姐宝贵意见,加入的实践就业部更是让他对“学术科研”这个词语有了更进一步的见解。在校期间,他主持参与过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科研课题及“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其中不乏校级重点课题,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有4项;独立撰写并在《管理科学》《全国流通经济》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成功申请三项专利技术。“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只要你敢想敢做。”阮强家目光坚毅地看着远方,而这些成绩也成了他大学履历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八方,竞无止尽

 “大学,一个训练场,一个竞技场。”阮强家这样比喻。他认为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需要的是训练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一种敢于自我展示的勇气。终于,他从一个腼腆害羞的小男生摇身一变,成了学院迎新晚会、校园先进颁奖典礼、十佳歌手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的主持人。打破胆怯,这背后付出的并非他人眼中的这么简单,但他认为敢于战胜自我却是每一个人都需付诸的实践。

 宝剑锋从磨砺出,阮强家始终这么坚持。一看到有关学术的竞赛或社会调研,他总是第一时间联系导师,组建团队,投身其中。他认为竞赛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社会实践与学术竞赛中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即便如此,认真倔强的科学精神还是使他和他的团队屡屡绽放异彩。三年来,他主持的《南风窗》“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项目获“全国三十强”,参与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哲社类全国三等奖、江西省一等奖,参与全国大学生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寻访活动获团中央“优秀团队”与团省委“优秀暑期实践团队”称号,参与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获江西省三等奖…每一次的竞赛参与都是与导师、组员们的一次思维碰撞,都是一次认识不足和弥补缺陷的过程,他享受其中。

存心养性,好善好爱

  工作、学习、学术一直是阮强家大学生活歌唱的主旋律。虽然忙碌的生活让他略显疲惫,但他仍不放下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热心公益志愿服务。作为总负责人的他向全校范围组织全国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对环鄱阳湖流域的9个不同的县市的多个村庄展开调研宣传,带领我校团队走进40余个村庄,影响着鄱阳湖周边地域1470余人。服务成果得到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肯定,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他也荣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颁发的“优秀志愿者”称号。

此外,他还赴云南西双版纳开展“一带一路”商贸促进调研并撰写方案,参与江西省博物馆义务讲解、南昌地铁志愿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以及为期半个月的江西财经大学“三下乡”一团周坊镇的一系列志愿活动等。深入社会肌理,传递着爱与善意,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温暖的真谛。

在努力优秀的路上,行走得虽苦,虽累,但是这些经历对他来说却是宝贵的财富。正是它们,让他的大学生活绽放了更绚烂的色彩。

  失败并不会让他退却,成功更能激励他前进。接下来,他将前往中南大学开始研究生学习生涯。祝愿他能成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一员,也希望将来他回过头来,会感谢今天努力奋斗的自己。(文/阮艳平  编辑/匡琳)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