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教师函〔2014〕91号
各设区市、省直管县教育局,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实施“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10号)总体部署,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已完成对我省15名“种子”校长集中培训任务。按照计划,将继续组织实施2014“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远程培训,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通过15名“种子”校长引领带动全省1500名中小学校长进行不少于50学时的工作坊研修和22学时的自主选学课程,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共同体,为各地培养一批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发挥项目辐射示范作用,促进各地中小学校长培训改革,提高校长培训质量,推动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 整体提升。
二、培训对象
按照“1校1人”原则,省级统筹,兼顾覆盖各地市。各地采取校长申请、学校推荐、教育部门审核的程序遴选中小学校长(名额分配见附件1),具体条件如下:
1.学校具备基本的信息化条件,教育信息化列入学校发展规划重要位置;
2.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学校整体水平的意愿强烈,校长参训积极性高;
3.具备基本的网络学习条件和网络操作能力;
4.原则上为学校正校长,年龄不超过50岁。
三、培训内容
以应用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对参训校长围绕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创设校园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推动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等内容开展培训。
四、培训方式和流程
1.培训方式
利用校长网络研修工作坊,建立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共同体,通过专家引领、“种子”校长指导以及校长自主选学、线下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帮助校长提升信息化领导管理能力。
2.组班方式
以校长网络研修工作坊为虚拟班级载体,以“种子”校长在集中培训中组建的学习小组为基础组建工作坊主持团队,明确组内指导分工,形成坊内研修组织管理体系,共同承担工作坊研修的主持与管理任务。参训学员自主选择工作坊,与来自全省各地的校长组成学习共同体,开展工作坊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
3.课程方式
设置通识类、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等4类培训课程,每类课程包含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设若干必修课与选修课。
4.培训流程
(1)创建工作坊。项目办为“种子”校长指导团队建立研修工作坊,指导各团队完善工作坊基本信息,配置工作坊研修课程,做好团队内部分工协作。
(2)学员注册。项目办将学员信息表导入培训平台,生成学习账号。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将学习账号下发给参训学员,并通知学员注册,完善个人信息。
(3)学员选坊。参训学员考察各工作坊特色,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工作坊,加入学习共同体。
(4)主题研修。学员须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每类课程的主题研修与自主选学任务;积极参加线上交流和线下实践;按规定认真完成作业;进行学习反思,学以致用。主持团队应及时督促本坊学员完成学习任务;引领学员交流研讨,回答学员学习问题。
(5)主题交流。每个工作坊应至少推荐2名“种子”校长和2名参训学员,通过YY平台参加定期举办的主题交流发言,内容包括工作坊研修情况介绍,研修成果汇报,学校教育信息化案例分享等。
(6)考核总结。项目办为每位学员建立个人空间,为各地对学员培训成绩综合评定和“种子”校长指导情况提供数据监测;为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做好项目自评工作并提交绩效报告。
五、时间安排
1.报送信息。11月25日前,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将遴选的参训学员信息表上报至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
2.培训准备。11月31日前,建立研修工作坊,导入主持团队和学员信息,生成学员账号。
3.下发账号。12月10日前,将学员账号分配到各社区市、省直管县(市)项目执行机构,经审核确认后,组织学员完成注册。
4.组织培训。2014年12月中旬至2015年1月底,组织实施工作坊主题研修和交流。
5.培训总结。2015年2月上旬,培训结业考核,证书查询,培训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六、培训经费
省电信公司按照参训名额分配提供网络研修所需经费,由省电信公司、省级项目执行机构、中央电教馆签订三方协议落实。
七、有关要求
1.参加本次远程学习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合格,可冲抵下学年度全员远程培训学时。
2.11月28日前,请各设区市、省直管县教育局报送本地学员信息汇总表(见附件2),发送至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心。联系人:万伟韬,联系电话:0791-88330460,电子邮箱:
jxycpxzx@163.com。
2.学员信息汇总表
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
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