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江西省高校第七届“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的通知

来源:江西省教育厅-江西教育网 发布时间:2015-05-27 00:00:00
业务部门:    



关于举办江西省高校第七届“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的通知
赣教高字〔2015〕25号
各高校:
  经研究,2015年我厅将组织开展江西省高校第七届“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目的
  1.为各高校英语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现教学技能、施展智慧才华的舞台;
  2.为各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一个观摩、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加快我省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外语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的创新;
  3.打造一支教学理念先进、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模式科学、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明显的优秀英语教师队伍,发挥他们在提高全省高校英语教学质量中的示范作用;
  4.总结、展示我省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国际化背景下,贯彻落实教育部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环境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方面的探索成果和改革经验;
  5.探索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把参赛过程作为高校教师在岗培养培训的一种手段,为全省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6.在英语专业新的“国家标准”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精神的指导下,探索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二、大赛组织单位
  1.主办单位:江西省教育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协办单位:江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江西省外语学会。
  3.承办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4.媒体支持单位:江西卫视、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西记者站、江西教育电视台、江西高等教育网。
  三、大赛冠名
  江西省高校第七届“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
  四、大赛组委会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大赛,特成立大赛组委会。组委会成员如下:
  主任委员:
  江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正厅)     程样国
  江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     吕玉琪
  副主任委员:
  南昌航空大学副校长       黎 明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      庄智象
  委员: 
  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邓 弘
  江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    赵国杰
  江西省外语学会会长     况新华
  南昌航空大学教务处处长     颜流水
  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    徐 翰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孙 玉
  秘书长:叶 青(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电话:021-35051807,13916349821;传真:021-55385152;Email:shangwancun@sina.com;13916349821@163.com
  大赛官方网站: http://gaojiao.jxedu.gov.cn/ 、http://nfltc.sflep.com
  五、赛制安排
  全省高校第七届“外教社杯”英语教学大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
  1.初赛:6月25日之前结束,由参赛学校根据全国大赛章程自行组织安排。
参赛选手应于6月15日之前将参赛报名表(参赛报名表将由大赛秘书处于6月5日之前发给各位参赛选手)报省大赛组委会秘书处信箱shangwancun@sina.com和64013@nchu.edu.cn, 两个邮箱各发一份。
  2.复赛:参赛选手6月25日在南昌航空大学报到;6月26日至6月27日复赛。
  3.决赛:6月28日决赛。复赛和决赛全过程录像,媒体跟踪报道。
决赛录像将刻制成光盘发给所有参赛院校,供各有关学校观摩学习之用。
  4.颁奖典礼:6月28日晚上。
  六、参赛对象和报名
  参赛对象为我省本科院校、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年龄为45周岁以下)。
符合以上条件的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大赛组委会指定的官方网站查阅大赛章程和相关规则,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到所在单位的外语教学部门报名参赛。外语教学部门或教务部门负责统一组织本校的赛事选拔。
  大赛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报名,不接受个人报名。
  参加大赛的教师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必须是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参赛的报名表上请注明使用何种教材。
  七、代表报到
  参赛代表凭学校教务部门或外语教学部门的介绍信和身份证报到。报到的具体地址、宾馆地址、交通信息和交通图示将于6月5日之前通知参赛院校的领队。
  6月25日下午5点之前,参赛选手到南昌航空大学报到,选手抽签将于下午5点之前截止。晚上7点举行选手和领队会议,之后选手适应场地。每个参赛院校须派一名大赛领队。
  参赛选手的电子课件须于6月25日下午5点之前拷贝进入大赛秘书处指定的比赛电脑(电子课件的制作格式和运行环境要求,请在大赛官网http://nfltc.sflep.com 上查阅。电子课件首页必须标明授课组别,电子课件只能标注抽签序号,不得明示或者暗示参赛单位和姓名。
大赛秘书处联系方式:
  秘书长:叶青,13916349821,021-35051807;电子信箱:shangwancun@sina.com;13916349821@163.com
承办单位联系方式:李国培,13767054789;0791-83863746;电子信箱:64013@nchu.edu.cn
  八、比赛组别设置
  英语专业组:
  各参赛院校选派1名选手参加英语专业组综合英语课比赛。
  大学英语组
  各参赛院校选派2名选手参加大学英语组的比赛,其中1人参加综合课比赛,1人参加听说课(视听说课)的比赛。
  凡参加复赛的选手的资料都必须报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审核,以确定参赛资格。
  九、比赛规则
  (一)英语专业组
  1.比赛要求(复赛)
  比赛形式为一堂20分钟的授课,课型为综合课,有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授课过程不得少于15分钟。必须制作电子课件用以授课。
  2.授课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 教学内容(20%):
  a.能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
  b.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c.能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d.教学内容完整,课堂上关于语言知识的讲解、技能操练、主题拓展等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合理。
  (2) 教学过程(40%):
  a.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
  b.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阐释切中要害;
  c.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各教学步骤衔接自然;
  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开展教学。课堂师生互动良好,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学习需求,解答疑问及时正确,并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e.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手段的使用对教学有支撑作用。
  (3) 教学效果(20%):
  a.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和活动;
  b.授课结束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或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4) 综合素质(20%):
  a.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不紧张,不过分表演;
  b.口语流利,语音、语调准确自然;
  c.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广;
  d.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3.复赛评委组成
  评委主要从我省高校外语界专家、学者和外语学院、外语系负责人中遴选,每个组别评委人数不少于9人。
每组评委指定一名评议组长,一旦出现争议,由评议组长负责召集评委进行合议。如果分赛区评委组合议无果,则提交大赛全国秘书处,由秘书处指定专家仲裁。
  复赛授课总分为100分,评委打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最后得分为扣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复赛选手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在分发给学生和评委的样课中也不得出现任何类似信息,否则作零分处理。
  4.入围决赛的比例
  进入决赛的名单根据复赛成绩排名,经评委组确认后当场宣布。每个组别进入决赛的人数为复赛参赛人数的35%。决赛说课内容由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指定。
  5. 比赛要求(决赛)
  (1)比赛形式包含两部分:说课 + 回答评委提问。
  (2)说课内容为组委会提供的一段长度在800-1000字左右的英语文章,每位选手有30分钟做赛前准备。
  (3)说课时间不得少于7分钟,不得超过10分钟。
  (4)说课结束后,选手根据评委提问回答问题,整个环节不超过5分钟。
  (5)说课总分100分,其中说课环节的分值占80%权重,回答评委提问环节分值占20%权重。说课环节和回答评委提问环节的得分均为扣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6.评分标准(决赛)
  说课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确定(20%):
  在课程设计中能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2)教学设计体现语言学习规律(40%):
  能准确理解材料内容,有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关于语言知识讲解、技能操练、主题拓展等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合理。
  (3)课程设计的完整性(20%):
  一堂课设计完整,任务安排合理,如有创新可适当加分。
  (4)综合素质(20%):
  口语流利,表述准确,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广。
  7.说课回答评委提问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理解力(20%):
  选手是否听懂嘉宾的提问,是否明白嘉宾提问的意图。
  (2)思辨力(20%):
  选手的回答是否切题、中肯、具有说服力。
  (3)表达力(20%):
  选手的回答是否清楚、简洁、流畅、语言正确率高。
  (4)反应力(20%):
  选手是否能快速组织起对问题的有效回答,选手的回答受到干扰(比如被嘉宾打断)时是否能做出及时而合理的反应。
  (5)语言基本功(20%):
  被问及课文中某些具体语言点的理解时,选手的回答是否正确。总体来说,选手在提问环节体现的语言基本功如何。
  8.最后得分
  决赛选手最后总得分为:授课总分(占总分的40%权重)+说课总分(占60%权重),满分为200分。最后以总得分高低决定比赛名次。
  若决赛选手出现最后总得分相同的情况,则以说课总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若说课总分仍然相同,则选手进入附加赛。附加赛形式为5分钟即席演讲。
  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否则作零分处理。
  9.决赛评委组成
  评委主要从我省高校外语界专家、学者和外语学院、外语系负责人中遴选,每个组别评委人数不少于9人,其中每个组别包括大赛组委会特邀外省专家1至2人。决赛评委须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每组评委指定一名评议组长,一旦出现争议,由评议组长负责召集评委进行合议。如果评委组合议无果,则提交大赛全国秘书处,由秘书处指定专家裁定。
  10.决赛奖项设置
  英语专业设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若干名。未进入决赛但已进入复赛前50%的选手将颁发大赛优胜奖。英语专业第一名的选手将代表英语专业组参加全国决赛。
  英语专业组将设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2名,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4名,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若干名,奖励为教学大赛付出辛勤劳动并取得优异成绩指导教师。
  (二)大学英语组
  1.比赛要求(复赛)
  比赛形式为一堂20分钟的授课,有起承转合的完整过程。授课过程不得少于15分钟。必须制作电子课件用以授课。
  2.评分标准
  (1)教学内容:(20%)
  a.能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
  b.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c.能准确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d.教学内容完整,课堂上关于语言知识的讲解、技能操练、主题拓展等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合理
  (2)教学过程:(40%)
  a.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和重点,灵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
  b.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阐释切中要害
  c.教学过程合理流畅,各教学步骤衔接自然
  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开展教学。课堂师生互动良好,提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学习需求,解答疑问及时正确,并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授课方式
  e.以多媒体等手段有重点、有效果地辅助教学
  (3)教学效果:(20%)
  a.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和活动
  b.授课结束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或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4)综合素质:(20%)
  a.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不紧张,不过分表演
  b.口语流利,语音、语调准确自然
  c.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广
  d.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复赛授课评比计分采用100分制,评委打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最后得分为扣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复赛选手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在分发给学生和评委的样课中也不得出现任何类似信息,否则,作零分处理。
  3.复赛评委组成
  评委主要从我省高校外语界专家、学者和外语学院、外语系负责人中遴选,每个组别评委人数不少于9人。
  每组评委指定一名评议组长,一旦出现争议,由评议组长负责召集评委进行合议。如果分赛区评委组合议无果,则提交大赛全国秘书处,由秘书处指定专家裁定。
  4.入围决赛的比例
  进入每个组别决赛的人数为复赛参赛人数的35%,复赛结束后根据成绩排名当场公布。决赛授课内容由大赛全国组委会秘书处指定。
  5.决赛要求
  (1)每个组别比赛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10分钟的说课环节和5分钟的回答评委提问环节。
  (2)综合课组由组委会提供一段长度在800-1000字左右的英语文章,听说课(视听说)组由组委会提供一段播放长度约5分钟的视频材料,每位选手30分钟做赛前准备。
  (3)说课时间不得少于7分钟,不得超过10分钟。
  6.说课评分标准及权重
  (1)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确定(20%):在课程设计中能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明确、合理
  (2)教学设计体现语言学习规律(40%):能准确理解材料内容,有效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任务安排合理,能有效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
  (3)课程设计的完整性(20%):一堂课设计完整,任务安排合理
  (4)综合素质(20%):口语流利,表述准确,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知识面广
  说课结束后,根据评委提问回答问题,整个环节不超过5分钟。
  7.回答问题评分标准及权重:
  (1)理解力(20%):选手是否听懂评委的提问,是否明白评委提问的意图。
  (2)思辨力(20%):选手的回答是否切题、中肯、具有说服力。
  (3)表达力(20%):选手的回答是否清楚、简洁、流畅、语言准确。
  (4)反应力(20%):选手是否能快速组织对问题的有效回答,选手的回答受到干扰时是否能做出及时而合理的反应。
  (5)语言基本功(20%):选手回答提问时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对语言难点的理解等基本功如何。
  决赛说课及回答问题环节计分均采用100分制,评委打分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说课及回答问题的最后得分均为扣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并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决赛总分为100分,其中说课环节得分占80%,回答评委提问环节占20%。
  决赛选手的出场顺序由抽签决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否则,作零分处理。
  决赛选手最终总得分构成:授课总分(占40%权重)+说课总分(占60%权重),满分为200分。最后以总得分高低决定比赛名次。
  如选手出现最后得分相同,以说课环节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如说课环节得分也相同,以说课+回答问题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如所有环节得分都相同,选手采取5分钟即兴演讲的形式决定名次。
  8.决赛评委组成:
  评委主要从我省高校外语界专家、学者和外语学院、外语系负责人中遴选,每个组别评委人数不少于9人,其中包括大赛组委会特邀外省专家1-2人,评委须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每组评委指定一名评议组长,一旦出现争议,由评议组长负责召集评委进行合议。如果分赛区评委组合议无果,则提交大赛全国秘书处,由秘书处指定专家裁定。
  9.决赛奖项设置:
  大赛综合课组和听说课组分别设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若干名。未进入决赛但已进入复赛前50%的选手将颁发大赛优胜奖。大学英语组将设大赛特别奖1名,由综合课组和听说课组的第一名通过PK产生,胜者将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商务英语教学大赛的决赛。
大学英语组将设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4名,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8名,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若干名,奖励为教学大赛付出辛勤劳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
  本次大赛设团体一等奖1名,团体二等奖2名,团体三等奖3名,奖励成绩优异的参赛院校。
  所有获奖选手均颁发加盖大赛主办单位江西省教育厅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签章的获奖证书,获奖名单报大赛全国组委会备案,并在教育厅网站上公布,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十、颁奖典礼
  6月28日晚上在南昌航空大学举办颁奖晚会,邀请大赛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承办单位领导,以及大赛评委专家、领队和参赛选手出席,并邀请主流媒体参加颁奖晚会。
  十一、赛事费用
  本届大赛不向参赛教师收取参赛费。各校领队及参赛选手的交通和食宿费由派出学校承担。
  与大赛有关的未尽事宜,大赛秘书处将以大赛实施细则的方式另发。本届大赛最终解释权归大赛组委会。
                                         江西省教育厅
                                         2015年5月26日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