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6]2号)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我省关于遴选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及2016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承担院校(机构)的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总体要求
1.客观公正。坚持遵循公开透明、客观公正原则;投标机构必须具备与投标项目相符合的经教育部认定的培训资质和遴选条件;鼓励历年承担我省“国培计划”项目且实施成绩突出、绩效评估居前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投标。
2.摸清需求。投标院校和机构要找准我省乡村教师发展短板,摸清培训需求,力求接地气、求实效。
3.创新模式。要合理确定集中面授、远程和实践课程内容,促进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实现学用结合;要围绕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案例为载体,针对农村教师需求,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
4.协同创新。在我省“国培计划”项目办统一组织和指导下,投标院校、机构与项目县和中小学之间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所有投标项目须联合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共同申报、协同组织实施。
5.注重对接。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我省项目承担院校(机构)的遴选工作实行先预选培训任务承担单位和项目区县,再在省“国培计划”项目办统一组织和指导下完成双方对接工作,并统筹指导双方细化设计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和教师网络研修等项目的实施方案,经省组织专家复核后报教育部、财政部。
二、申报主体
具有相关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远程培训机构、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等均可参与申报我省“国培计划”项目。
(一)培训院校与机构。承担过我省国培项目且满意度较高的培训院校或机构可继续申报项目。往年项目评估满意度低、排名末位的单位原则上不能申报2016年同学科或同类项目;鼓励具备相关培训资质和良好培训条件的其他院校和机构申报相关项目,但须通过相关培训条件审核。具有集中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及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可参与有关项目集中学习阶段的投标;具有远程培训资质的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或高等学校可参与有关项目网络培训和远程专题研修阶段的投标。
(二)项目县(区)。全省增选22个“国培计划(2016)”项目实施县(区);同时,对2015年实施的30个项目县(区)继续开展递进式培训。
三、项目类型及遴选条件
江西省“国培计划(2016)”项目包括“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两大类,分别规划设计了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和乡村校园长培训等五个类别,各项目均采用“集中习+远程专题研修”混合培训模式,具体子项目见附件1。
2016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同时进行,具体子项目见附件2。
各类项目实施要求简述如下:
(一)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
以区县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为对象,按照“集中研修(含工作坊研修)+影子学习+返岗实践+总结提升”等阶段进行为期3个月的研修,重点提升参训学员的培训能力,使其胜任送教下乡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教师工作坊研修等培训任务。
该类项目由承担过国培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省内高等院校、项目县教育局、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远程培训机构、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等协同承担。具体遴选条件如下:
高等学校:一是 “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经验丰富,绩效评估居前,优先遴选实施过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高等学校;二是主要负责人主管国培项目,充分整合本校培养、培训、研究的优质资源,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教学与组织保障条件。三是注重教师培训学科建设,专兼职培训专家数量足、水平高;四是注重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培训课程资源丰富、质量高,能够满足学员长期研修所需;五是注重培训模式创新,具有网络研修实施经验,能够有效实施混合式培训;六是建立了与市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机制。
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一是实现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二是承担过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效果好,社会信誉度高;三是教师培训团队数量足、结构合理、水平高;四是注重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培训课程资源丰富、质量高;五是注重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区域教师培训特色明显,能够在本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一是办学水平高,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优先遴选具备教师培训经验的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二是具备一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校本研修制度完善,形成良性运行机制,研修活动效果好、特色明显。四是基础设施完善,满足“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所需。
(二)送教下乡培训
以乡镇就近片区为送教点进行送培,由项目区县制定送教下乡培训周期计划与年度计划,每个学科项目按100人组班,送培4次,每次2天,采取“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实施培训。以本地教师培训团队为主,有效利用好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学员,整合高校和省内外优质资源,将校本研修贯彻送教下乡培训全过程。
该类项目由省级统筹、项目县组织,由高等院校或相关机构、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乡镇片区研修中心协同承担。具体遴选条件如下:
高等学校或机构:一是送教下乡项目实施经验丰富,注重相关研究,已建立送教培训模式;二是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送教培训专家团队;三是培训课程资源丰富、质量高,能够满足当地教师日常研修所需;四是建立与项目县的合作机制,确保送教培训的持续常态运行。其中,远程专题50学时的遴选条件参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要求。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一是实现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和电教等部门的整合;二是充分整合县内外优质资源,分学科(领域)组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送教培训团队;三是教师培训课程资源较为丰富,培训生成性资源加工制作能力强,能够为当地乡村学校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四是注重送教培训研究与实践,能够不断完善送教培训模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常态运行的培训模式;五是建立与乡镇片区研修中心的合作机制,确保送教下乡持续进行。
(三)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1.乡村教师访名校研修项目主要是组织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省内外高水平院校或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为期10至15天的集中培训。“特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主要是组织“特岗教师”到省内主城区优质中小学校进行为期15天的跟岗实践研修,重点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幼儿园“转岗教师”跟岗实践研修项目主要是组织乡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到城市优质幼儿园,进行为期15天的专项培训,其中跟岗实践不少于10天。
2.乡村校园长培训以村小校长和乡村幼儿园园长为对象,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5天的专项培训,以乡村教育建设为主题开展培训。
以上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和乡村校园长培训两类项目由省内外高水平院校和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承担。具体遴选条件如下:
高等学校和机构:一是承担过省级及以上教师培训项目,培训效果好,社会信誉度高;二是重视国培实施工作,充分整合优质资源,提供项目实施所需的教学与组织保障条件;三是注重专兼职培训专家团队建设,培训专家数量足、结构合理、水平高,熟悉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实际;四是建立与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合作机制,确保跟岗实践研修有效开展;五是能够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或教师工作坊为参训学员培训过程学习和训后跟踪指导提供有效服务。其中,远程专题50学时的遴选条件参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要求。
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一是办学水平高,特色明显,在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二是具备一批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制度完善,研修活动效果好、特色明显。四是基础设施完善,满足教师跟岗实践研修所需;五是能够有效利用网络研修社区或教师工作坊为参训学员培训过程学习和训后跟踪指导提供有效服务。
(四)乡村教师网络研修
1.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开展集中面授、网络专题研修、校本研修和现场实践,通过诊断测评、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环节进行。
2.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依托教师工作坊和网络研修社区,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开展集中面授、网络专题研修、校本研修和现场实践。注重与区县和学校密切合作,系统设计线上与线下培训课程,突出特色,形成常态。其遴选条件参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要求。
(五)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以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全省1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优先保障乡村教师接受培训。设置四类项目,即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示范县培训项目、示范校培训项目、县区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采取诊断测试、网络选学、自主研修、工作坊选学、校本研修、总结展示、训后远程、跟踪辅导等8个环节实施。
该培训项目由高等学校或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承担,遴选条件如下:
(1)具备“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申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的培训机构能够完成8个环节、72学时的所有培训任务。
(2)“国培计划”混合式培训实施经验丰富,培训绩效评估优良,优先遴选承担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或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的机构。
(3)具备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水平较高,能够指导不同学科(领域)教师培训的专兼职培训专家团队。
(4)培训课程资源丰富、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质量高,能够支持中小学全部学科和幼儿园教师有效选学,满足长期研修所需。
(5)注重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已建立多种区域常态化混合式培训模式,供项目县备选。
(6)网络研修平台功能完善,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一体化网络研修体系。
(7)平台软硬件条件完备,多网连通性好,系统运行稳定。
(8)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县域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规划,支持项目区县建立本地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
(9)必须有驻地机构或专职的培训管理团队和技术服务人员为项目县服务,培训流程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科学健全。在江西能够建立一支与乡镇教师密切联系、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辅导教师团队和管理员队伍。
(10)投标申请书能全面响应教师厅[2016]2号文件关于“‘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中项目设置和有关要求中网络远程培训和研修的各项规定。
(11)能在省“国培计划”项目办的组织和指导下,联合项目县、中小学共同申报。
(12)能够接受省“国培计划”项目办和“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办的规划、协调、督导和检查,加强过程管理,及时汇报项目实施进展,汇总项目实施结果和总结工作。
四、项目申报遴选工作程序
采用项目竞标的方式遴选项目承担单位,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一)公告发布。
(二)投标申报书提交。
(三)资格审查。
(四)专家评审。
(五)反馈入闱院校(机构)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六)公布项目承担院校(机构)名单。省教育厅和财政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结合各子项目任务量,确定项目任务承担机构和所承担的培训子项目,上报本省2016年“国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任务承训院校(机构)名单和项目规划方案以及子项目申报书,接受教育部、财政部评审。教育部、财政部审定后,正式公布培训机构名单和所承担的培训子项目。
五、项目投标材料和时间
(一)各投标高校和机构需要提供以下申报材料:
(1)教育部规定的“国培计划”培训资质材料。
(2)已承担的江西“国培计划(2015)”项目实施情况总结。
(3)拟承担的2016年“国培计划”项目申报书和汇总表(请到教师工作司指定的网站下载教育部“国培计划(2016)”项目申报书模板,按项目类型及学科学段整合填写);。
(二)提交时间和方式:
(1)提交时间:上述材料必须在2016年4 月13日(星期三)20:00时前提交, 逾期不候。
(2)提交方式:将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纸质版申报书等相关材料密封并加盖骑缝章(一式六份),直接派员送到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2001室。
江西省教育厅师资处联系人:熊东海,联系电话:0791-86765180。
特此公告。
江西省教育厅
201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