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万名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赣发[2014]1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府厅发[2015]76号)要求以及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增强我省乡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紧缺学科教师队伍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我省乡村小学素质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进一步抓好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当前,我省中小学特别是乡村小学音体美教师队伍比较薄弱,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瓶颈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通过实施乡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紧缺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建设一支符合我省实际、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一专多能的音体美专兼职教师队伍,从根本上缓解我省乡村小学音体美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
二、培训目标
自2016年起,规划用三年时间为全省乡村(乡镇及以下)每所小学培训合格的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各1名,共计1万名。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音体美学科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更新教学思想和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提高学科教学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校园文化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音体美教师队伍,缓解乡村音体美教师缺乏的问题,基本满足乡村小学音体美教学工作的需要。
为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规划为全省100个县(市、区)小学音乐、美术、体育各培训1名累计300名培训者。通过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教学示范引领能力、教研活动设计组织能力、施训能力、网络研修工作坊建设能力,使他们成为万名教师院校集中培训后在岗研修的指导者、常态教研活动组织者、网络团队研修和工作坊主持人,起到教授、示范、指导、监督的作用。
三、培训对象
1. 全省乡村小学45岁以下具有音乐、美术、体育学科知识基础或才能,热爱音体美教学工作,能兼任音乐、美术、体育课程的其它学科教师。
2. 全省各县(市、区)小学音乐、美术、体育优秀专职教师或教研员,每县(市、区)1名累计300名,作为培训者,具体负责影子跟踪和网络研修培训指导。
四、培训方式
1. 培训者培训:安排院校集中培训5天,网络远程指导建立网络研修工作坊。
2. 小学音乐、美术、体育专兼职教师培训:采用混合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专家引领与任务驱动结合、线下培训与线上研修结合、网络研修与校本教研结合、集中培训与影子跟踪结合、院校培训与县域教研结合。分集中培训、跟岗学习、返岗研修三个阶段,安排院校集中学习10天,跟岗学习1周,返岗网络工作坊研修3个月。
五、考核待遇
此项目培训者和参训教师经考核合格,可冲抵三年培训期间的全员远程培训。培训结束后,颁发“江西省万名乡村小学音体美教师培训”结业证书,按15%评选优秀学员。每年遴选一批参训学员优秀研修成果(课例、教学案例、微课、素质教育活动方案、校园文化活动方案),作为教师全员远程培训或“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培训资源。
六、培训费用
1、培训者培训经费1000元/人,用于学员食宿、培训场所和设备租用、专家授课及差旅以及其它公杂费等。
2、小学音乐、美术、体育兼职教师培训经费3000元/人,用于学员食宿、培训场所和设备租用、专家授课及差旅以及其它公杂费等。
以上经费纳入省财政年度预算,由省教育厅按承担任务情况划拨各承训院校。县(市、区)培训者组织开展的网络工作坊研修3个月相关费用由县(市、区)从全员远程培训经费中列支。
七、工作要求
1. 建立分工协作工作机制。省教育厅负责培训项目的规划制定、方案设计、经费筹措、监督执行等。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选派、跟岗实习安排、网络工作坊管理、和常态工作坊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者和网络研修工作坊管理,明确培训者职责,组建以培训者为核心的研修团队,督促和指导培训者制定网络工作坊研修和常态教研实施方案,并跟踪检查实施情况,在全员远程培训中安排必要经费,为培训者建设网络研修工作坊、组织工作坊研修和教师常态教研提供经费支持。承训院校负责需求调研、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精心挑选授课教师,周密组织,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向参训学员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
2. 推进培训模式改革。创新音体美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开发音体美教师培训优质资源,推动全省大规模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的开展。拟承担任务院校要创新机制,重心下移,推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和小学协同创新,力求接地气、求实效;要建立由院校学科教学专家、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组成培训团队,其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课时数不少于总学时的50%;要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合理确定面授、远程、实践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坚持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实现学用结合,技能性实践性课程不少于70%;要加强返岗实践环节,实现院校集中培训、优质小学跟岗学习、网络工作坊研修有机结合。
3. 就近分散落实承训院校。万名音乐、美术、体育小学教师培训实施方案由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统一研制,各承训院校按统一研制的实施方案组织施训。培训任务由省教育厅商设区市教育局安排有条件的承训院校承担。培训者培训由省教育厅指定一家承训院校组织培训。
4. 切实保障培训工作落地。各承训院校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拔熟悉乡村音体美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专职教师参加培训教学,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评价制度,及时对培训内容、教学安排、管理服务情况、学员满意率等状况进行调查反馈,提高培训实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本专项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实施,切实提高乡村音体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促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保障。要按照项目要求认真遴选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培训,鼓励有一定音体美特长、热爱音体美教学工作的教师参训,音体美兼职教师在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予以倾斜。各市县要以“万名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为契机,加强各专业技能训练室的建设,与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各项计划相融通,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促进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常态、长效。
各承训院校要在培训启动前15天内,将培训方案报设区市教育局审核。年度培训任务完成后,要将培训绩效报告报设区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师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