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高校要闻 > 正文

350余名土木“大咖”共话重大工程关键科技创新与应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16 15:00:45



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中国不仅建造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北京故宫等凝聚古人智慧的重大工程,还创造了三峡工程、“四纵四横”高铁网、港珠澳大桥等一个个现代重大工程奇迹。土木工程未来将会有哪些发展新趋势?重大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诸多新问题,又该如何用科技创新来破解?

4月14日-15日,由华东交通大学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多家单位主办,南昌铁路勘察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协办的第二届土木工程赣江学术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全国的5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300余名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共话重大工程关键科技创新与应用。

350余名土木“大咖”聚焦关键技术,破解工程难题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学术氛围浓厚120余场院士报告、特邀报告、专家报告和青年报告涵盖了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和市政工程等诸多领域。大家坦诚交流想法,充分分享经验,不断凝聚共识,为推动土木工程学科更好更快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在“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科发展趋势”学术报告中认为,防灾减灾工程的目的一是减轻灾害,二是搞清机理。前者需要建设具有韧性能力的城镇化防灾体系,而后者则需要重现土木工程损伤现象。周福霖、王复明院士等也纷纷就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详细阐述。 

“身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王超院士表示,不断创新,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致力于解决世界级工程技术难题,打造国之重器,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高层次人才不低于160万年薪,人才引育提速“双一流”

 作为赣江学术论坛主办单位,华东交大土木工程学科不仅是该校宝塔学科的“塔尖”学科之一,还是江西省一流学科和全省土木工程学科联盟的“盟主”,江西省唯一一个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并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创建“双一流”,人才是关键。该校土木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便得益于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引才聚才、育才留才、选才用才的科学良性工作机制。近4年,学校共引进、培养博士27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提高了19%。以徐长节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陆续吸引来校工作,为“双一流”建设、实现“百年交大梦”注入源源动力。

据悉,2018年华东交大在保持总体待遇全省高校领先的基础上,再次提高标准对于优秀博士及以上人才,提供60-80万元的住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前3年享受校聘副教授待遇,并视情况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配偶补贴;对于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提供不低于160万元的年薪标准;对于领军人才,还设立了“人才特区”,一人一策,上不封顶。

“我们有‘见贤思齐’的追赶之志,有‘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该校党委书记万明表示,除了在平台、团队、家属、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求贤若渴”,学校最吸引人的还有“二次创业”的良好氛围。

正如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叶仁荪在论坛开幕式上所言,“发展的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江西发展潜力巨大,对人才的需求比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他希望华东交大等参与高校把握机会,主动向各位专家学习请教,共同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