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 经验交流 > 正文

羊城晚报:高考改革方案不能绕开“深水区”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4-23 00:00:00

       2014年04月21日 14:4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1)0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在南京透露了以上高考改革动态。

  高考改革方案,和之前一些改革方案一样,习惯于在“即将出台”的时间表里给公众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参与改革方案制定的相关专家的一些发言,则会造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但即便如此,因事关切身利益,它仍然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在看到以上这样的高考总体改革方案内容时,我产生了一个感觉:正在制定的高考改革方案,完全避开了“深水区”!我们看到的这几项改革,都是事关“怎么考”的问题,但公众最关心的其实不只是“怎么考”,而更多是“怎么录取”。绕开了“怎么录取”只改革“怎么考”只是谋求形式上的变化,但之于高考公平,就无法满足公众的期盼。

  高考改革不能遇到困难绕着走,不能处理问题“软着陆”,要敢于改革那些影响高考公平和教育公平的复杂问题。目前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一是全国高考是不是应该打破地域划分,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在北京,考500分就可上名校,在其他省份却不能上本科的现实,早已被人诟病许久,对此不能总是不当回事。

  二是,名牌大学招生是否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分配名额,尤其是北大、清华等名校,是不是该规避“沦为北京人的大学”的嫌疑?名牌大学在所在地招生过多、招农村学生比例下降的问题,同样涉及社会公平,高考改革方案也不应回避。

  三是,高考去英语化的诉求不能被抛荒。近些年,关于国人英语学习过度却实用性很小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目前北京已经削减了英语在高考中的分值,这是好的开始,但就全国而言,似乎也需一个弱化英语学习的顶层设计。这显然不是“一年两考”就能解决的问题。

  四是,异地高考,该如何破冰?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参加高考的问题,国务院早就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某些聚集了全国最优质教育资源的省市,仍然十分顽固地对抗着异地高考。

  深水区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那么,高考改革何不拿出一些魄力来,以加快这个社会更加公平的速度和步伐呢?王传涛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