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雅集”:江西26所高校共赏水墨丹青
118幅软笔、19幅硬笔、20幅国画、4枚篆刻作品等被整齐地悬挂在华东交通大学第十届高校交流书画展现场。近日,江西26所高校书画社团的“文人雅士”齐聚一堂,共赏水墨丹青、篆刻作品,体验放风筝、猜字谜等游戏,传承传统书画艺术。
签名集
泼水铺平画纸,羊毛刷涂上浆糊,贴上腹背纸,再用棕毛刷固定……国画装裱现场,经过“勾、皴、点、染”四项程序后,一副装裱好的《罗汉伏虎图》便展示在观众面前。华东交通大学2016级轨道交通专业的唐晨嘉“小心翼翼”地给观众演示国画上裱的每一个过程。“装裱国画技艺精巧,有时10张国画只有一半能装裱成功,而装裱一张长宽约80厘米的国画,至少需要20分钟。” 唐晨嘉告诉记者,为了此次书画展,该校险峰书画协会共装裱了40余幅作品。
国画装裱
篆刻是一门艺术,而设计印稿则是“艺术的艺术”,故有“七分稿三分刀”之说。在篆刻现场,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等各种印石,通过设计印稿、水印上石、临摹、篆刻等“工序”变为一块块印章。现场工作人员还将26所高校的社团印章,错落有致地盖在书画作品上,一幅象征26所高校书画社团友谊的印画作品便“出炉”了。“篆刻十分有意思,能与现场这么多书画爱好者切磋技艺,我很开心!”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蒙青瀚感慨道。
放风筝
在该校南区藤亭内,猜字游戏正如火如荼开展。“华”“文”“艺”“染”…… 12个篆体字依次排开,要求参与人员猜出4个对应的简体字。此外,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参加活动的学校名字以各式各样的字体写在“专属”风筝上,当风筝被纷纷放飞,行书、隶书、篆书、草书、楷书等便在空中“飘扬”。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所有作品均为华东交大学子自己创作。“为了准备这次活动,我们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活动主要负责人、该校2016级学生刘苏雯说:“我和我们社长的qq聊天都因此有56天的‘火花’了。”
“书画作品要写给自己看,画给自己看,并向古人学习借鉴。”现年81岁的清华大学毕业生、该校险峰书画协会指导老师周松良认为,写字画画是给自己的“心”看的,只有这样,传统文化之路才能越走越正。
唱响传统旋律,让人文情怀渗透到每一位师生心中。近年来,华东交通大学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成立了国学推广与艺术设计中心、孔目湖书院、经典素读工作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