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金融科技论坛在江西财经大学成功举办
10月27日,以“智能金融与财富管理”为主题的第二届金融科技论坛暨金融科技专业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首届“万人计划”、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余乐安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管理所所长李建平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来自暨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金研究院等省内外二十余所大学的师生代表15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会议的第一个阶段主要围绕“智能金融与财富管理”的主题展开;第二个阶段围绕“金融科技学科建设”的主题展开;在会议的第三阶段参会代表以“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进行了圆桌论坛讨论。
金融学院院长汪洋教授首先代表学校向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以及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欢迎。汪洋指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科技正在深刻的改变和引领金融行业革命,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科技公司进入了科技、支付、保险和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涌现了网络性借贷、机器人投资顾问、支付创新和数字货币等新型的业务形态。
会议的第一阶段,北京化工大学余乐安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管理所所长李建平教授,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唐跃博士,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凌爱凡教授就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大家作了分享。
余乐安教授以“智能大类资产配置优化研究”为主题进行演讲,余乐安教授通过对比传统的投资组合与大类资产的异同引出演讲主旨,介绍智能投顾的发展,与传统的算法交易和量化投资不同,余教授认为智能投顾用智能机器人给理财人提供投资咨询服务,并且其服务对象为普通理财人,其最大优势是利用智能算法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并且避免了人类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是,智能投顾还有定制化相对较少,且目前模型效果并无显著优势的缺点,因此,余乐安教授对智能大类资产配置的优化进行了研究。
李建平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策略分析”,他从金融科技的概念出发,金融科技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推动金融创新,形成对金融市场、机构及金融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依然属于金融范畴。但如果先进技术在金融领域运用不当,很容易形成金融风险和技术风险的叠加,对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业产生更大的冲击。由此李建平教授引出讲座主题,即金融科技的风险与监管策略。
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唐跃博士根据他的自身业务,向大家分享了“下阶段的宏观与利率市场展望”中的若干观点。唐博士认为,我们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权益市场正处于调整修复时期。大类资产投资中,2019年的债市风险较高,权益资产跑赢债市,房地产市场在不同区域会呈现分流特征,统一上涨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少见。
我校金融学院副院长凌爱凡教授在会上分享了题为“网络“炒作效应”与加密货币市场的资产定价模型:基于Google搜索的关注度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的研究发现,网络炒作是推动加密货币价格的重要推手,并以此构建了一个网络搜索关注度因子,获得了加密货币市场的三因子定价模型。
会议的第二阶段,分别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应展宇教授,财金通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邬瑜骏博士,上海立信金融科技学院副院长杨超副教授,我校金融学院投资系主任钟小林副教授分享了他们对金融科技专业建设的若干观点。
应展宇教授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科技专业简介”为题,向参会代表分享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科技专业建设过程、思路和存在的问题。
邬瑜骏博士以“金融科技浪潮下的人才培养路径”为题,向大家分享了他们公司在探索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所做的工作。
杨超博士以“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科技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为题,向大家分享了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成立金融科技学院和建设金融科技专业的全过程,并介绍了他们在建设该专业时遇到的问题。
我校钟小林老师也向大家分享了我校的金融科技专业中若干思路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所有观点均获得在座各位专家的重点点评,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在会议的第三阶段,会议进行了以“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东北财经大学孟韬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金研究院李丹副教授及其他十余位代表分别分析了他们建设金融科技专业的思路和经验。
本次论坛由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金融科技与监管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论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参会代表从金融科技的学术研究到金融科技的人才培养,再到金融科技的专业建设等方面,均进行深入的讨论,学者们进行了深度的观点分享,就热点话题进行热烈的讨论。(文/周洪李士琪图/喻樟)
【专家简介】
余乐安
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首届“万人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现为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5部,发表SCI/SSCI论文90余篇,SCI/SSCI他引3000多次,GoogleScholar引用6000多次,H指数为43,多篇论文被评为“ESI高被引论文”和/或“ESI热点论文”。先后获得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加拿大研究理事会全球Top1%高被引学者、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务智能、大数据挖掘、经济预测与金融管理等。
李建平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管理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管理科学》执行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风险管理、大数据管理决策。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科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优秀会员”等荣誉。在RiskAnalysis、EJOR、EnergyEconomics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SCI/SCI检索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5部,申请专利和获得软件著作权15项。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指导的研究生中,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4人,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3人。多份政策报告被中办、国办采用,并获国家领导人批示。
应展宇
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比较金融体制和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参与多项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课题研究,在《世界经济》、《管理世界》、《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Frontiersof EconomicsinChina》、《ChinaEconomist》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含参著)专著10余部。
唐跃
现任平安证券固定收益研究部执行总经理,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拥有博士学位。曾任兴业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对于宏观经济和固定收益市场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风格专业务实,独立前瞻。曾带领兴业证券固收研究团队连续多年获得业内最佳分析师称号,在2017年获得新财富第2名,金牛奖第1名,水晶球第2名。
李丹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简称深圳高金)副教授,2011年获得约克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在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她研究的是市场微观结构与公司财务的交叉领域,主要涉及高频交易、资本市场、资产流动性和企业家精神。在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2篇),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篇), Journal of CorporateFinance(1篇),Journal of BankingandFinance(1篇)等著名金融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她还在《华尔街日报》和《全球交易》上发表过评论性文章。在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李丹博士曾在2011年至2017年间在香港大学担任金融学助理教授。2009年至2011年,她曾是加拿大投资行业监管组织的内部研究者。该组织是全国性自律监管组织,主要负责监管加拿大的投资交易商及债务和股本的交易活动。2009年至2011年,她还是澳大利亚资本市场合作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内部研究者。当前,她是FinancialResearchLetter的副编辑。
邬瑜骏
财金通教育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裁CFA注册金融分析师持证人,FRM全球风险管理师持证人FRM全球考试命题人,陆家嘴财富管理培训中心首席专家,原KaplanFinancial(中国)学术总监,原GARP全球风险管理师协会地区总监,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邬博士是陆家嘴财富管理培训中心首席专家,财经评论专家,国内多档财经栏目特邀嘉宾,第一财经特约评论员。是国内多家私人银行,零售金融转型发展领域导师,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革趋势下零售金融及财富管理领域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有深入的研究。
邬博士长期服务于商业银行的咨询项目,帮助商业银行建立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中心的产品和服务管理体系,协助多家商业银行制定现代零售银行转型发展战略。服务对象还包括工商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中信银行总行、浦发银行总行、广发银行总行、华夏银行总行、东亚银行、平安银行总行及各省级行。
在金融教育方面,邬博士曾先后服务于KaplanFinancial任中国区学术总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厦门大学财务管理和会计研究院,覆盖主题包括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投资组合管理,资产定价等金融专业课程。现为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访问教授。
邬博士是复旦大学的理学士,法国GRENOBLEECOLEDEMANAGEMENT的硕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金融学博士。邬博士是CFA,FRM,CFP持证人,注册金融分析师协会(CFAI)会员,香港财经分析师协会(HKSFA)会员,全球风险管理师协会(GARP)会员。
杨超
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科技学院副院长,东华大学控制理论与工程博士,上海开放式系统协会理事,曾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家自科面上项目。曾获得上海市发明协会奖、省级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研究领域:风险管理、计算机辅助审计、数据挖掘等,发表论文30余篇。
汪洋
金融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主要研究货币理论与政策、汇率政策、比特币等问题。在国内权威刊物《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3部,教材3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省级课题多项。
凌爱凡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学院副院长,江西财经大学金融科技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院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财经大学首批百名人才计划资助者。他主要从事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理论,系统性风险管理等研究,在Journalof Economics and Dynamic Control, European 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多项。
胡少勇
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保险精算和商业保险。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十余项。发表SSCI、CSSCI、北大核心等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一部,主编教材一部。荣获江西财经大学“金牌讲师”、“教学十佳”,“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获得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教师微课比赛省一等奖、江西省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主持建设的《保险理论与实务》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运行。
钟小林
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投资系系主任。先后荣获江西财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教学十佳、金牌主讲教师、网络教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主讲《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技术分析》、《EXCEL与投资学》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课题20多项。
蒋崇辉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工程系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金融工程方向),加拿大温莎大学商学院博士后,访问学者。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资产组合选择,风险管理以及资产定价等方面。近年来,他已经在《Journalof Banking and 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North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Economic Modelling》《China FinanceReviewInternational》《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管理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各一项,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此外,他还是《Journalof BankingandFinance》《QuantitativeFinanc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EconomicModelling》,《ChinaFinanceReviewInternational》《管理科学学报》《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
胡军
金融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CPA),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和互联网金融,近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经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1项,教育部课题1项,江西省规划课题1项。近两年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和各类竞赛,获国奖1次,省奖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