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大附属学校传统入学礼为新生开笔破蒙
“一鼓,立德修身;再鼓,学而不厌;三鼓,见贤思齐。鼓声响,志向明。”三声击鼓,将一年级新生入学礼推向高潮,鼓声震天动地,振奋人心。
不学礼,无以立,古有人生四大礼,入学礼便是第一礼。9月9日上午,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在鲜红的国旗下,华东交通大学附属学校举行“朱砂启智、开笔破蒙、童心颂祖国”入学礼。
华东交大副校长刘林芽现场为92名新生击鼓明志,“希望全体同学珍惜美好的少年时光,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复兴关联起来,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正衣冠”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也是让孩子们以礼示人的第一步。随后是“行礼亲师”,一年级的孩子们右手与左手掌心相抵,向老师们行三鞠躬礼,彰显了“亲其师,信其道”的中华美德。在悠扬的古琴声中,老师们为小学子“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在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个“痣”通智慧的“智”,意思为开启智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蒙童启智,立誓为先,《少年中国说》彰显着中国少年们的蓬勃朝气。稚嫩却又整齐响亮的声音,如同一颗颗种子,播种在希望的沃土。
一撇一捺写成人,一生一世学做人,工工整整写人字,堂堂正正中国人。在“启蒙描红”环节,遒劲有力、一撇一捺的一个“人”字,蕴含着人生路上需要互相扶持、互相欣赏。家长的大手握着孩子的小手,用毛笔在红色的纸上认认真真描摹“人”字,昭示着自己将努力教导孩子,配合学校把孩子教育成才。整个入学仪式朴实而庄重,在孩子向家长行“感恩礼”中结束。
一次仪式,一次见证;一次仪式,一次成长。近年来,华东交大党委将办好附属学校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持续用力抓实抓好。附属学校秉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相融合的理念,坚持努力创办有特色的一流学校,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荣誉称号。随着教学质量不断增强,重点高中录取率、小升初重点录取率稳步提升。(通讯员/蒋靖妍 黄晓鹤 图片/黄晓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