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文明实践志愿行动 > 正文

东华理工大学暑期文明实践志愿行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10 11:10:39



东华理工大学按照委厅《关于开展全省高校大学生暑期文明实践志愿行动的通知》要求,组建20支专业文明实践服务团队,共500余名志愿者,深入江西省20余处农村贫困地区,依据自身专业学科特色,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测绘工程学院航测志愿团队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为村庄发展规划、旅游宣传推广以及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基础测绘数据,为数字乡村和智慧乡村建设贡献力量,受到省委宣传部部长施小琳的表扬和江西日报报道。文法学院学生创作《我与宪法》手绘视频获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等多家权威网络媒体转发,累计417万次播放量。化生材学院学生团队开展食用菌技术推广,提供科普宣讲和技术支持,搭建互联网销售平台和分级销售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帮扶6442人,成功为他们创收4592万元,荣获江西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学校专门组建由城乡规划、广告学、软件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组成的工作组,充分发挥大学生专业优势,全面承接千年古村大耿村村史馆的规划和设计,并高效完成建设,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广泛赞誉,受到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专题报道。

通过开展暑期文明实践志愿行动以来,志愿者们在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工作中检验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现状、磨炼意志品质,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应有的智慧和力量。活动事迹得到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教育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30余篇次。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项目实施情况

1、产业扶贫支持行

校团委组织志愿者赴学校对口扶贫村崇仁徐家村,深入调研寻访,针对村民产业扶贫项目肉牛养殖技术的需要,专门邀请省内动物科学专家许兰娇博士到村里开办养牛科学知识讲座,切实提升了农户的养殖技术。化生材学院“菌民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前往江西抚州黎川县,从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电商兴农、教育兴农等多个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推动大学生益农扶贫项目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以及农户间落地对接,带动企业与农户携手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团队指导老师李荣同教授亲自到现场对农户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及培训。通过开展食用菌技术推广,为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扩大生产规模提供科普宣讲和技术支持。

2、乡村振兴支撑行动

校团委专门组建由城乡规划、广告学、软件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古村保护志愿队,赴金溪合市镇远近闻名的“榜眼村”也是已经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大耿古村开展古村文化保护和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全面承接大耿村古村史料的收集整理、村史馆的规划和设计,并高效完成村史馆建设,有力推进大耿古村的“文旅融合”,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赢得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广泛赞誉。测绘工程学院航测志愿团队运用无人机航测技术,采集资溪县大地坪村的正射及倾斜影像,构建大地坪村的数字三维模型和正射影像图,为大地坪村的发展规划、旅游宣传推广以及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基础测绘数据,为数字乡村和智慧乡村建设贡献力量。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赴婺源县江湾镇进行农作物产业基础、农作物产业链、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各作物的价格走向及旅游业和农场业发展的矛盾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调查,深入了解如何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地球科学学院“地学青春”志愿服务队来到广昌县尖峰乡与乡政府开展座谈会,了解到当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发挥志愿者自身专业特长,为村乡两级政府提供村庄规划方案建议,并开展地质科普,提高村民对地质的认识和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3、扶弱帮困支助行动

校团委组织志愿者赴学校对口扶贫村崇仁徐家村,针对徐家村当地医疗条件落后、体检率不高的情况,携手学生科研团队、校企合作医疗企业三方共同开展“互联网+”便民体检活动,通过设点检测、外出上门检测、乡镇卫生院摆点等方式,免费为徐家村村民开展体检活动,向当地贫困百姓提供新科技带来便捷医疗服务。文法学院通过普法宣讲活动,利用有趣的手绘宪法宣传手册引起当地孩子们对法律知识强烈的学习之心,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助力当地法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者在九江市德安县林泉乡林泉广场开展关于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宣讲活动。对国家重要资助政策向村民和即将高考的高中生作出了详细讲解,为贫困学子消除疑问。体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高职学院志愿者团队分赴南昌新建区义渡镇敬老院和抚州市临川区东馆镇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院内卫生、整理房间,给予慰问并送去爱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才艺表演,给老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丰富老人们的生活。

特色亮点

1、发挥学院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学校充分发挥学院特色,助力乡村振兴。文法学院通过普法宣讲活动,利用有趣的手绘宪法宣传手册引起当地孩子们对法律知识强烈的学习之心,引导青少年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助力当地法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经济与管理学院志愿者开展关于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宣讲活动。对国家重要资助政策向村民和即将高考的高中生作出了详细讲解,为贫困学子消除了疑问。测绘工程学院航测志愿团队采集了资溪县大地坪村的正射及倾斜影像,构建出大地坪村的数字三维模型和正射影像图,为大地坪村的发展规划、旅游宣传推广以及生态环境监测提供基础测绘数据,为数字乡村和智慧乡村建设贡献力量。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针对农村家电维修难问题,发挥专业优势,发扬“工匠精神”组建家电维修队,加班加点熬夜进行维修工作

2、利用高校资源,携手乡村脱贫

校团委针对学校对口扶贫村崇仁徐家村村民产业扶贫项目肉牛养殖技术的需要,邀请省内动物科学专家许兰娇博士到村里开办养牛科学知识讲座,切实提升了农户的养殖技术。校团委针对徐家村当地医疗条件落后、体检率不高的情况,携手学生科研团队、校企合作医疗企业三方共同开展“互联网+”便民体检活动,免费为徐家村村民开展体检活动,向当地贫困百姓提供新科技带来的便捷医疗服务。化生材学院依托高校平台,经过在实验室里上千次地育菌实验,解决抚州黎川农户了在制袋、灭菌、接种这三个育菌过程中的痛点,提高了制袋效率,提升了灭菌成功率,培育了优质菌种,大幅度地提高了菇农的育菌能力,增加了出菇数量。

3、整合历史材料,共建古村保护

校团委专门组建由城乡规划、广告学、软件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学生组成的古村保护志愿队,赴金溪合市镇远近闻名的“榜眼村”——大耿古村开展古村文化保护和精准扶贫专题调研。全面承接大耿村古村史料的收集整理、村史馆的规划和设计,并高效完成村史馆建设,有力推进大耿古村的“文旅融合”,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赢得了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4、依托新媒体,宣传得硕果

文法学院充分运用了新媒体技术和平台,创作许许多多令人喜闻乐道的手绘视频作品,创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团队紧扣国家时事需要,创作《我与宪法》手绘视频,获选团中央、人民网“千校千项——百佳创意短视频”,人民网首页特别推荐、强国论坛置顶,共青团中央官方公众号发布,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环球广播资讯等多家权威网络媒体转发,累计417.9万次播放量。同时,创作系列手绘视频作品《宪法的力量》,获众多国家官方媒体转发,累计134.2万次播放量。

主要成果及社会价值

1协助驻村干部加深对村情民情的了解

志愿者们在农户家访环节,深入到各家各户,完成调查问卷4000余份,校团委采集徐家村当地村民17样身体指标数据1000余份充分的了解当地村民健康状况并提出指导意见。校团委赴金溪收集、整理编撰了《金溪红色故事选集》,里面包含金溪本地的8个红色故事和3处红色遗址介绍,共计7000余字,为金溪当地红色资源的梳理整合提供帮助全面了解大耿村的人文历史,搜集整理各种文字、图片等资料从大耿简介、大事记、历史人物、历史遗韵、民俗传统、古村景点、新时代大耿等七个方面设计村史馆,并高效完成建设测绘学院学子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地布局、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规划,研究提出规划编制的相关建议。目前逐渐形成了陈坊、黄婆店等村的规划成果,也将陆续完成其他各村的规划,提供5个规划文本、5个规划数据库及10份规划图件给有关部门作参考,协助驻村扶贫干部对村情民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今后开展工作有很大帮助。

2、为农村脱贫创造巨大经济价值

我校化生材团队改革的育菌模式做到应季种植、周年生产、分级销售、绿色循环,四位一体的全新生产模式,在让老百姓富裕的同时改善了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搭建了互联网溯源销售平台和分级销售体系。团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着食用菌种植分散、销路狭窄、收购价格低等问题。截至目前,我校团队帮助脱贫2133户,累计帮扶6442人,成功为他们创收4592万元。

3、宣传成果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借助各种新媒体进行多途径、全方位宣传,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度大,活动事迹得到人民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教育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30余篇次。文法学院创作《我与宪法》手绘视频,获选团中央、人民网“千校千项——百佳创意短视频”,人民网首页特别推荐、强国论坛置顶,共青团中央官方公众号发布,人民网、中国文明网、环球广播资讯等多家权威网络媒体转发,累计417.9万次播放量。同时,创作系列手绘视频作品《宪法的力量》,获众多国家官方媒体转发,累计134.2万次播放量。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共发布微博、微信余12000余篇,图文累计阅读量达1000000+。团队在三下乡官网、人民网、强国论坛等网站上所发的大量帖子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热议,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志愿者们受到精神的洗礼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对国家国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我国贫困山区的社情民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深切的体会,真切感受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看到扶贫工作显著成效的同时,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困难,意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肩上的责任有多重,他们还需更加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青春力量!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