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三下乡志愿活动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三下乡志愿活动总结
此次暑期社实践活动为期一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依次开展了普法宣传、扶老助困、彩绘乡村、巡河护河、历史成就宣传、文艺汇演等实践活动。
一、普法进乡村,助力法治中国
“泽泉普法行”来到长塘村后,该村的一位扶贫委员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地的基本情况,我们了解到该村贫富差距较大,存在俩级分化的现象,村中基本多为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等。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该村法治基础薄弱,从与村民的对话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农村法治薄弱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村民自主了解法律的积极性差,在消息相对闭塞的落后农村,农民忙于农作物以及挣钱养家,无暇顾及这些在他们看来不能带来利益的法律知识;二是普法活动少,法制宣传力度不够;三是农村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滞后,群众对普法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四是习惯大于法律。
从调查报告中看出,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较为单薄,所以我们着重对村民进行了法律知识的普及。进行防诈骗宣传,扫黑除恶,如何寻求法律援助等等,号召大家学习法律,遇到侵权行为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利用文艺晚会的机会,以保护环境为主题为村民讲解环境污染的害处,保护环境的好处,详细介绍了“农户门前三包制度”的具体内容,提倡垃圾分类,呼吁全民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二、关爱老人儿童,情暖泽泉
活动以青年学生为中心,以教育关爱下乡进村入户的形式展开。作为当代大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留守儿童家中,对孩子们的学习功课进行辅导,引导着他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向他们传递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丰富孤寡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向他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精神风貌并留下好印象,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留守孩子们在与我们谈心和交流中学到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让空巢老人们在与我们谈话中了解、学习到一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思想。
彩绘美丽乡村,助力美丽中国
经过五天的辛勤工作,大家合心协力,彩绘工作最终圆满完成。而其中一位村民从彩绘创作初始,一直见证着彩绘图案从无到有。队员在与这位村民交流中得知了他的想法,他表示,彩绘整体感觉与乡村环境十分融洽。一眼望去,墙上的小孩活泼又生动,整个莲花塘仿佛完美的呈现在眼前。
整个服务团走访了泽泉乡周边的每一个乡村,围绕“一村一画”,“一画一题”的服务思想,充分利用了每一位学生的专业特长,将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理念通俗易懂的进行传播,深入人心。
四、70华章,历史成就
通过走访我们当地了解到该村老党员户较多,年龄在60-90岁之间,党龄在40—50岁之间,他们儿女基本已经成家立业,部分党员还依旧保持着部分在军队的生活作息,早起锻炼身体;看新闻,关心国家大小事;他们珍藏着过去的老照片,为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而感到骄傲。
在此次调研活动中,同学们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切身感受到老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而“历史成就”服务团将以纪录片的形式,将这种爱党爱国的情怀传播给广大青年,激励广大青年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加强知识储备,将来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爱党爱国。
文化艺术,献礼“三农”
自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起,国家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尽力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下乡”即“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本次实践,我们将文化艺术带进农村,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助力建设秀美乡村。
7月6日,服务团在充满人文气息、淳朴民风的泽泉乡政府文化广场,为广大村民带来一场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文化艺术演出。庆祝建国70周年,礼赞祖国70华诞,通过舞蹈、歌曲、小品、合唱、话剧等形式,展现祖国的繁荣昌盛以及飞腾发展的光辉面貌。汇演现场,村民们高声喝彩、掌声不断。精湛的演技、多样的节目形式、完美的音响灯光带给村民们极致的体验,在传播文化艺术的同时,将祖国的昌盛一面充分展示。用文化艺术献礼三农,将文化艺术带进农村。
“三下乡”是一种回报祖国的方式,也是当代青年肩上的一份责任。对于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有极大帮助。这个夏天,在未来道路上铺下光辉道路的同时,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也为乡村留下了灿烂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