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孙占学出席中国海水提铀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近日,中核集团作为工程化主体和用户,牵头发起成立的中国海水提铀技术创新联盟在北京举办成立大会。该联盟以中国铀业等科研院所为依托,联合了国内该领域有较好研究基础的近2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并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陈念念、石碧、柴之芳、彭苏萍、费维扬等5位院士作为高级顾问,旨在推动这一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的开发工作。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曹述栋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孙占学应邀出席会议并作发言。
曹述栋表示,中核集团作为联盟的牵头发起单位,将责无旁贷地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机构,以“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统筹谋划、多方共赢”为原则,充分发挥联盟各成员的优势,为国家核能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铀资源保障。
孙占学讲述了国内外海水提铀的现状及前景。他指出,东华理工大学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土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学科特色的多科性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具备了完整的核产业链学科体系,拥有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是服务国防核军工科研生产的生力军,是我国涉核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加入联盟,就要勇于担当,有所作为,学校愿与各成员单位广泛联合、协同创新,共同谱写我国海水提铀工作的新篇章!
会议指出,海水提铀创新联盟将重点推进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海水提铀技术及产品标准体系,开展技术和经济评价,为加快推进海水提铀工程化提供依据;二是联合联盟各单位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重点推动海水提铀研究平台和试验基地建设;三是中核集团将加大研发投入,联合各联盟发起单位共同开展制约海水提铀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攻关,解决海水提铀工程化“瓶颈”;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共同申报国家渠道的研究项目,联合申报省部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五是充分发挥院士和专家的“智囊团”作用,为海水提铀联盟发展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
据悉,海水中铀的蕴含量约45亿吨,是陆地上已探明铀的储量的1000倍,但是海水中铀浓度极低,因此研究具有成本效益的海水提铀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国防科工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校省部共建办负责人参加会议。(图文/童亮 编辑/刘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