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高校要闻 > 正文

既扩“人头” 又强“头人” 东华理工大学做足人才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2 15:35:47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东华理工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在扩“人头”和强“头人”上下功夫——既壮大队伍规模,也依靠培养、凝聚、引进领军人才来提升队伍规格,努力解决师资队伍在数量、结构和层次上的突出问题,积极构筑人才发展高地。

一是扩“人头”。丰富引才渠道,设立引才奖励制度,用好用活各级引才政策,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薪酬方式,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近两年,引进博士及以上学历人才500余人,一次性及时兑现引进人才安家费20390万,科研启动费6350万。同时,积极把专业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送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政府机关及企业进行培训进修、挂职锻炼等,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学校专任教师中博士所占比例由去年45.3%上升至今年55.16%,有效改变学校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历史性突破。

二是强“头人”。学校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聚焦重点学科、特色学科,采取签约聘用、技术合作、顾问指导等“借才”形式面向海内外招聘人才。同时,积极依托江西省“双千计划”和校友会扎实推进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及人才回归工程,大力度引进院长和实验室主任10余人,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12人,“年度欧洲华人十大科技领军人才”、国家“青年千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高端人才19人,柔性引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专家学者25名。

三是善“留人”。学校力求抓好软硬件,既给机会又给实惠,努力让人才留得“安心”,干得“舒心”。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学科带头作用,培养本校的中青年学者,形成“引进+培养”的良性循环,构建“领军人物+科研骨干+青年教师”三位一体的学科研究团队;积极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并充分发挥其聚才作用,提升对高层次人才的吸附能力和承载能力;围绕人才合理配置研究生招生指标、科研经费、办公实验用房等核心资源,特别向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倾斜;相继完善各类人才的评价考核办法、激励机制、分类考评机制、分类晋升机制等,并简化经费使用审批程序,精准对接、“靶向”发力,催生人才“裂变效应”。

正是基于以上“重才动真心、聚才讲方法、用才有气魄”的人才引进良策,学校人才效应逐渐显现,科研项目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平台数量明显增多、服务社会成效明显。例如,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论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达19个;2019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3项,实现历史新高;教师深入企业和乡村开展科技帮扶,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500多元,“人头”和“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图文/东华理工大学 陈晶晶    编辑/李伟)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