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与婺源两国家级保护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近日,东华理工大学与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科研与教学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学校自然保护地规划研究院、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人率队赴婺源进行洽谈合作,婺源县政府副县长刘渊海、县林业局局长吴进良、国家级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汪根林、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凤莺、县林业局野保站及两国家级保护地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座谈会由吴进良主持。
刘渊海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东华理工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婺源县生态保护基本情况。汪根林、张凤莺分别介绍了国家级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现状,并观看了国家级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宣传片。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人介绍了东华理工大学基本情况、相关专业发展及合作主要方向。双方就合作事宜进行了充分交流探讨。在婺源县人员陪同下,学校一行人员考察了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展馆、蓝冠噪鹛月亮湾栖息地和村落旅游生态保护的建设管理情况。
本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正是婺源县依托科研院校探索加强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途径,也是东华理工大学搭建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平台的良机。双方立足于保护地体系科研和实践工作,加强资源调查与监测、生态保护与恢复、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方面的长期合作,积极探索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科学机制与途径。
据悉,婺源是林业大县、生态重点县和全国旅游示范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建立了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小区等较为健全的保护地体系,保存有蓝冠噪鹛、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等全球关注的珍稀物种。如何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全域旅游业发展,是婺源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图/文 东华理工大学 徐进 编辑/卢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