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高校要闻 > 正文

蓝色海洋“探测”路上的一抹红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1 14:22:11

  为解决我国海洋激光雷达探测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他十几年如一日矢志科研攻关,默默奉献,研制出我省也是全国首台可用于水环境参数探测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荣获2018年度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近日,他又荣获第23届江西青年五四奖章。他,便是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史久林博士,也是学校布里渊海洋激光雷达科研团队的负责人。

  熟知他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对他称赞不已。作为“80后”教授,年纪轻轻的他已获得江西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等诸多荣誉。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开启新篇章的起点。

  倾心科研,硕果累累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除了敏锐的洞察力,成功更多来自于日复一日的积累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史久林所从事的激光雷达系统研究属于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涉及范围广,多学科交叉。研究者必须要有前瞻性眼光,更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对于他的生活而言,实验室、教室、家三点一线是标配,通宵达旦地做实验,分析数据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能让研究成果早日服务于国家,课题组多次赴三亚进行海上实验。科研设备昂贵,但又必须保证按时到达实验现场,这就对运输质量和时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史久林跟着货车司机一起从南昌至海南三亚,渴了喝水,饿了啃面包,日夜兼程,准时将设备完好无损地送达实验基地。在海上进行实验对于一个内陆小伙子挑战很大,晕船和呕吐经常发生。但是他知道这种机会难得,因此努力克服身体上的各种不适,专注地进行实验测量。一周的海上实验回来,不但人瘦了一大圈,脸上、身上也被晒掉了一层皮。而这一切的付出也有了回报,由他作为主要负责人设计研制的“海洋监测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系统”成功通过教育部主持的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创新性强,填补了我国海洋监测布里渊散射激光雷达的空白,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正是对科研的这份热爱,才让这位年轻人最终成绩斐然。博士在读期间,他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并连续五年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包括SCI/EI论文48篇(第一或通讯作者40篇);同时获得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

  育人初心,师者使命

  史久林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同时也是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副书记,始终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他不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注重学生价值观、个人素养、学习态度和情感上的启发与指引。他与同事王庆老师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团队参加了由教育部组织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到延安老区进行教育扶贫。该活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肯定和勉励,并作为教育部五个获奖项目团队之一获得刘延东副总理的亲切接见。近年来,他还作为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多次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创青春”江西省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省部级奖项。其本人也被评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史久林积极倡导本科生进入科研实验室,与研究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他的引领和培养下,同学们表现优秀,先后有5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学生中,2013级严峰同学本科期间发表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其中授权20项,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南昌航空大学2017“创新之星”、南昌航空大学“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并获得了美国著名高等学府俄克拉荷马大学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2014级硕士生武浩鹏从大二开始就进入实验室跟随史老师团队学习,研究生期间在JournalofOpticsScientificReport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4SCI论文,并授权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2016级硕士生袁大鹏先后发表三篇高水平SCI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已授权2项,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南昌航空大学“成才路上好青年”、南昌航空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史久林积极与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相关研究团队展开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使学生真正实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工作十余年来,史久林先后担任2届本科班主任、1届研究生班主任,并委以重任担任学校重点培养的“知行”实践班班主任。他像兄长一样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如导师一样引领学生的个人发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孩子们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师友”传承,情怀之本

  史久林在南昌航空大学硕士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他热爱自己的职业,也热爱这所培养了自己的学校,工作之余,仍然刻苦努力学习,用三年时间顺利拿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恩师的倾力相助。他多次反复跟他的学生强调说,干一行爱一行。他时常提起与恩师刘大禾教授在一起的日子,一起做实验调光路至凌晨一两点,一起去食堂吃饭、边吃边聊,一起看世界杯、欧洲杯,为各自喜欢的球队加油;提起与南昌航空大学的团队带头人、导师何兴道教授一起在学校后山散步,边走边讨论实验,畅聊人生,亦师亦友。他感恩老师们不仅授之以渔,更影响和升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自己也要把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传承下来。在校园里,他经常和一群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一起吃饭,一起打球,一起散步。他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所以,做科研的时候他会全神贯注,休息时间又尽情地放松。

  教书育人,科研探索,史久林早已习惯了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生活,也早已把南昌航空大学当成了自己的家。他表示未来的路很长,饮水思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他说:“时代楷模黄大年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的事迹深深感动和激励着我。我会继续带领我的团队不断向更高领域挑战迈进,力争为学校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文/南昌航空大学 葛爱英  编辑/夏舒娴)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