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教育 > 红色文化主题教育 > 红色之旅 > 正文

踏上红色之旅追寻信仰之光——江西现代职院组织师生赴井冈山开展专题党史学习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10 16:28:18

  102年前,一群青年从红楼出发,开启一个时代思想的觉醒;100年前,一个政党从南湖启航,奔赴一个民族复兴的征程;94年前,一支军队从茅坪进山,点燃一场革命燎原的星火。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四前夕,江西现代职院团委组织77名师生组成“寻迹红色井冈,践行井冈精神”专题学习组,重上井冈,探寻红色故土,开展为期三天专题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信仰点亮人生,用行动彰显精神。



  百年党史江西红,巍巍井冈亮星火。五百里井冈山,每一寸土地都是红色的,每一条路、每一道水都流传着特别动人的故事;每一座山、每一棵树,都蕴藏着非常悲壮的史诗;每一处战斗遗迹、革命旧址,都承载着极其厚重的信仰。在井冈山的三天里,学院77名师生通过专题党史学习、走访革命旧址,聆听革命故事、凭吊革命先烈、体验红军生活、重温井冈精神,在井冈山这部中国革命的历史教科书里,学史、明史、悟史,每一位师生在这样体验式的党史学习中,真真切切地触碰信仰、净化心灵、锤炼作风。

  初上井冈,感悟铸魂人民军队。进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首日第一课,便是为人民军队铸魂的“三湾改编”。在破冰情景教学中谢珍志老师为学员们讲授了“三湾改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三湾改编”是我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军政改编,它肃清了旧军队残余的民主主义制度,构建了工农红军的“军魂”。

  打双草鞋,感触“十万工农下吉安”。一捆打湿的稻草,一张长板凳,一副草鞋床工具,师生们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学着当年红军的样子,打起了草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们深刻感触到,草鞋虽简,却伴随着党的队伍,工农的子弟,关山飞渡,取得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一双草鞋是人民军队的护家宝,是党在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的见证者。

  参观场馆,感知“风展红旗如画”。两年零四个月波澜壮阔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浓缩进了这座雄伟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学院井冈山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小组的师生们跨越历史的长河,看“风展红旗如画”,听“黄洋界上炮声隆”。这里是燎原星火初次闪光的地方,是中央苏区奠基石,更是胜利的起点。聆听井冈山革命的故事,学员们感悟到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的真谛。

  一枚印章,感受“为有牺牲多壮志”。在庄严肃穆的北山烈士陵园,学院师生吊唁了井冈山革命根据4.8万名革命烈士,讲解员黎美玲老师向大家深情地讲述了一枚饱受血火洗礼印章的故事。这是一枚“遂川县第三区第十三乡苏维埃政府”印章,是一枚属于工农群众的印章。在红军撤出遂川之后,反动派对十三乡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乡苏维埃政府赤卫队队长曾保华为了保护这枚印章,一家三口被反动派残忍杀害,但是至死,他们都没有把印章的下落说出半个字。“这印把子就是穷人的命根子,决不能让反动派抢走。”这是人民的印、这是先烈用鲜血守护的印。一枚小小印章的故事背后,让师生们感受到先烈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感受到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历经磨难淬火成钢的气概。

  千米历练,体会“犹记当时烽火里”。学院井冈山专题党史学习教育小组的77名师生身着红军装,身背红军枪,扛着辎重,奔赴坝上村,进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红军的一天”体验教学。师生们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找地标,认草药;抬担架,自制红军餐,深入农户开展调研;开展军事训练,体验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的鱼水情,切实感受到无数英烈为追求理想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唯念精神,信仰是我们的历史。三天的寻迹之旅,从微雨濛濛到云破日出,就像中国革命,在至暗时刻来到井冈山,又在井冈山寻到指引中国革命的点点星火,拨云见日,最终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燎原之火。在井冈山这本鲜活的党史课本里,珍藏着我们的精神,蕴含着我们的信仰,记载着我们的历史。三天里,学院师生们不断深思反省和重新体悟,缅怀井冈先烈,坚定理想信念,感悟井冈精神。

  红色井冈山是一本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党史教科书,也是给予青年向上奋进的最好的营养剂。通过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参与此次专题党史学习教育的师生对井冈精神有了一次全新感悟,让井冈山精神在他们心中化为一次次的热血沸腾,一回回的心灵震撼,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让井冈山精神成为一簇簇信仰之火,点亮我们的人生前行路。(文/江西现代职院    编辑/路丽君)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