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今日头条 > 正文

江西财经大学思政教师热议习近平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3-19 15:31:22

【编者按】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始发教授参加此次座谈,并与其他教师代表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我校思政工作者认真学习,纷纷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把江西财经大学建设成为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国际知名的一流财经类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始发:这次座谈会的召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别关心和特别重视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围绕思政课水平提升的核心目标,精准分析了当前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牢牢扭住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六个方面建设的关键,透彻分析了思政课改革八个方面的动力要求,强调了党对思政课建设强有力领导的保障作用。讲话精神极大地振奋了思政课教师精神,鼓舞了斗志,明确了方向,必将产生广泛的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江水法:学习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倍感振奋,十分自豪,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作为长期在一线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一名老教师,我一定牢记总书记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要”要求,做一个政治很强的老师,坚决“在马言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一个情怀很深的老师,坚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怎么教自己的孩子就怎么教学生;做一个视野广阔的老师,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续行万里路,深入社会,深入实际,积累真才实学;做一个善于思维创新的老师,坚持与时俱进读懂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确保课堂“接地气”;做一个自律严格的老师,以身作则,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做一个人格端正的老师,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现身说法的实际行动。践行“六要”要求,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大学老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清华:习总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分振奋人心,习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们既倍受鼓舞,同时又深感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习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和人格要正的“六点要求”,我认为这是习总书记在“四有好老师”的基础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前需要更好地涵养自己,真正做到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习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做到坚持“八大统一”,这为我们思政课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激发了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更加自觉地把江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将“红色基因”熔铸到学生的血脉之中,确保青年一代成为“坚定理想信念、执着使命担当、不懈奋斗创新、矢志廉政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凤凤: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今后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必须提高水平”。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受激励和鼓舞,同时倍感骄傲和自豪。习总书记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些讲话既高瞻远瞩,又发自肺腑,使我们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按照习总书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指示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解决大学生面对大数据时代的诸多理论困惑,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使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邱贵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这是总书记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也为“概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概论”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概论”课的教学,必须:一是努力掌握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理论思想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鲍克伟:3月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讲话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我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一名任课教师,结合本课程谈谈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第一,习总书记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办学目标,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培育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教育对于这个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出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道理,这一论证是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的理论基础。第二,习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自身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才智。第三,习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习总书记的这个要求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今后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德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意味深长,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我倍感振奋,同时又觉得责任重大。总书记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完善个人人格的根本途径;是端正不良社会风气,建设一个风清气正、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渠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保障和人力支持。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须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充分认识到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每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总书记不仅指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还从全局出发,系统性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发展和内在逻辑。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常抓不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相适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大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最后一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处于把关的位置,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更加应当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导向功能,要更加强调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知识转化成学生头脑中活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吸收并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因此,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社,更加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培养,而非基础知识灌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采取主动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让学生主动学习,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运用到思维的各个角落,从而成为一个拥有端正立场、健全人格的成熟个体,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庄秋菊: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既是建设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行动指南,也是指导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文献。作为新时代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我既感到兴奋和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动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想真正做到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高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做到“在马信马,在马言马,传马护马”。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规律,还要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并将其与自身学识相结合,灵活的应用到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赤子之心”高举旗帜跟党走。其次,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是从小学到大学一以贯之的。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不能进行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要不断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方面下功夫,强化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翻转课堂,借助互联网将精品课程、慕课等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凸显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功能;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和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通过身边故事的引导,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耳、入脑、入心。只有真正打动了学生,才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用主动思考自己的远大理想、人生信念和自身价值。最后,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没有真正的信仰,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就难以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要自觉做学生的表率就必须不断的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并达到知行合一。只有做到真信、真懂、真做,才能实现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

 外国语学院分团委副书记衣政: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令我感触万千。我相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无数理论课教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有了思想理论的主心骨。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路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应该在为他们确立正确的思想理论观念时摆正、坚定自身信念。在施教过程中也要不囿于眼前,结合国际、国家的时代大环境,引入新媒体等教学方式,因材、因时施教,让青年学生真正为思想理论所触动、感悟思考、并坚定不移地走跟党走,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拥护者。

  人文学院分团委副书记殷微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于教师。作为高校辅导员,责有攸归,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政治素养、保持家国情怀、创新课堂教学、广阔知识视野、培养高尚人格,为“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做好人生引导。(文/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