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高校要闻 > 正文

探寻开放的江西,走进“时代赣商”① ——江外院实践小分队解码千年药都“走出去”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0 18:41:19

  赣鄱文脉长,开放自千年。近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探寻开放的江西”实践小分队深入“中国药都”樟树市,深入挖掘赣商“立足江西、买卖全球”的开放基因。在学院党委书记晏斌的带领下,师生们沉浸式开展“文化赣鄱行”大思政实践活动,解码千年药都从区域性集市到国际商贸节点的演变历程,探寻新时代赣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车间里的开放思政课

  “要让教育扎根文化土壤,学习药商‘通江达海’的开放基因,培养出既懂传统又通现代、既守初心又善创新的新时代建设者。”晏斌在制药车间给师生们上了一堂以《从樟帮药市到赣商版图:中药产业背后的赣商智慧与文化担当》为题的现场思政课,他从樟帮药商“以药立市、以市兴商”的发展历程切入,从鄱阳湖的商船帆影到中欧班列的钢铁驼队,从“药不到樟树不齐”的口碑相传到现代化数字营销的全球触达,深入剖析“樟帮药市”从区域性药材集散地到辐射全国商贸网络的演变,阐释赣商“立足本土、放眼天下”的格局智慧。他引导同学们将实践体验升华为“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的深层认知,鼓励大家做新时代赣商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一册账簿见证开放传承

  在中国药都中医药博物馆,师生们沉浸在1800余载的中医药文明的文物与数字光影中,一本泛黄的清代船运账簿吸引了师生们的目光。账簿静静诉说着开放的故事,其中清晰记载着樟帮药商通过鄱阳湖水系,将药材销往汉口、广州等通商口岸的贸易轨迹。“药不到樟树不齐”这句古谚,背后是集散全国3000余种药材的庞大商贸网络。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钱晓妍同学惊叹,“原来早在400年前,樟树就是中医药界的‘跨境电商枢纽’!这些泛黄的账册,是江西开放基因的最好见证。”

  非遗技艺中的国际标准

  在天齐堂中药饮片公司,非遗传承人演示了“白芍飞上天”的绝技——一寸白芍切制300余片,片片薄如蝉翼,令师生们叹为观止。传承人拿起一片厚度仅0.1毫米的白芍介绍:“在保留传统炮制精髓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现代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标准化生产流程,让千年技艺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如今饮片已通过欧盟GMP认证。”在制药师傅的指导下,师生们亲身体验炮制工艺,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与精度。“药工们对每道工序的极致追求,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传统医药的卓越品质。”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傅丽霞说,“更让我们对江西医药创新的商业精神充满了自信与自豪。”

  从传统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到现代的中药研发、制造和销售,樟树市的中医药产业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小红总结:“真正的开放既是商业往来,更是文明对话。希望同学们既能从千年的药都文脉中汲取力量,又能在新时代续写赣商传奇。”

  实践尾声,实践队员们在百年药行旧址前发出倡议,誓言做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桥梁”。这场“探寻开放江西”的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千年药都的发展脉搏,更点燃了他们服务江西开放发展的青春热情。师生们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江西文化传承创新的实际行动,让千年药都的开放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编辑/顾咏春)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