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高校要闻 > 正文

东华理工大学双师同堂以全球供应链故事解码时代之问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5 16:01:05

  一部iPhone解剖“全球供应链”,一件T恤追溯“世界大循环”……10月31日,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校双师授课东华理工大学教师付海莲和赣南师范大学教师程东旺老师联袂执教,将“资本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宏大理论命题,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生动场景,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注入全新活力。



  课程伊始,付海莲以一系列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苹果公司不把所有工厂都建在美国,而是‘大费周章’地全球采购和组装?”“为什么很多产品的生产环节要‘绕着地球跑’?”这些问题迅速点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聚焦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围绕这些问题,程东旺抽丝剥茧地阐释了“全球分工、全球协作”现象背后的内在动因和本质。“这不是简单的案例教学,而是把经典读进生活。”通过一件T恤的“全球之旅”,他让同学们看清了经济全球化的运行逻辑。2024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吕亦辰深有感触地说“原来我们身上的T恤,每一步都藏着全球分工的痕迹。以前只觉得衣服是‘货架上的商品’,现在才明白它背后是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与分配,这比课本上的文字更让人印象深刻。”

  随后,程东旺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张2019—2024年苹果手机利润链分配图。数据显示,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中国大陆劳工成本仅为1.8%。“数字一出,教室瞬间安静,同学们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微笑曲线’背后隐藏的劳资关系与全球分工的不平等。”2024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王雨露课后感慨。

  整堂课中,两位教师配合默契,付海莲以提问牵引思维,实现“现象漂移”;程东旺则以理论穿透现实,完成“思维锚定”。这堂特色思政课,iPhone的零部件与T恤的经纬线之间,勾勒出全球资本流动的真实轨迹,更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以马克思主义“望远镜”洞察时代读懂世界的种子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源于生活、归于理论的教学,让抽象的原理变得鲜活这一深刻的学习体验,正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思辨能力,让大家能够更主动、更透彻地解读纷繁复杂的世界。(/东华理工大学 黄雪花 陈晶晶    编辑/胡雨轩)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