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
现将《关于积极推进〈加强在高校“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项目实施的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同时,为了解目前全省高校“双高”人员情况,请高校认真填写高校“双高”人员情况调查表,并于5月底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式一份报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联系人:戴乐旺,联系电话:0791—86765052,86765051(传真),电子邮箱:253187795@qq.com。
江西省高校“双高”人员情况调查表.doc
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
2012年5月7日
关于积极推进《加强在高校“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项目实施的意见(试行)
在具有硕士(含硕士)以上学位或副教授(含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高学历、高职称(以下简称“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是省委确定并重点推进的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索型项目之一,也是全省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强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现就加强在高校“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力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特别是“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把优秀 “双高 ”人员培养成党员,把“双高”人员中的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把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中的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力争到2015年,全省高校“双高”人员中党员的比例稳定在60%以上,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中党员的比例稳定在75%以上,院系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80%从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中的党员产生,教研室、教学团队90%以上单独建立党的支部,支部书记80%以上由教研室、教学团队的负责人担任,在研的省级以上重大科研平台或项目中凡符合条件的均单独建立党支部,真正把优秀分子和人才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提高党在广大知识分子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
各高校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方式方法,突破重点和难点,在引导培养、关怀激励、责任落实等关键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建立“三定三结合”的引导培养机制。把引导培养放在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的首位,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变“自然成熟”为“培养成熟”,早发现,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早发展。“三定”,即定人联系、定案培养、定期考察。每所高校都要建立“双高”人员名册,分析“双高”人员思想状况,及时掌握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要建立“一对一”专门联系培养机制,针对不同的“双高”人员确定不同的培养联系人。高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做工作,每人都要确定自己的联系对象,主动、及时、逐一地与联系对象结对交友谈心,一对一、面对面地开展思想教育,实现“双高”人员定人培养全覆盖。要制定“双高”人员个性化的培养引导方案,根据不同“双高”人员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并通过上门家访、定点接访、重点约访、定期回访的形式,定期对“双高”人员进行谈话考察,及时了解和掌握“双高”人员的思想状况。“三结合”,即把在“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作为高校党委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科学规划,由党委主要领导督办。把在“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大力培养选拔“双高”党员作为教学科研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干部,建立“双高”党员科研先锋岗、“双高”党员教书育人示范岗,发挥“双高”党员的引领作用,把更多“双高”人员吸引到党组织中来。把在“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与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相结合,坚持党管人才,对新引进的非党员“双高”人员特别是海外回国的青年教师,要立即建立培养跟踪机制,党组织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性上门关心,及时谈心谈话,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2、建立“两培两服务”的关怀激励机制。不断加大对“双高”人员的关怀激励,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让“双高”人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两培”,即加强对“双高”人员的政治素质培养和业务素质培养。各高校每年要定期举办“双高”人员专题理论学习班,定期组织“双高”人员参与参观考察、挂职锻炼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教育活动,省委教育工委也将继续举办“博士读书班”,不断增强“双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帮助“双高”人员提升教学科研能力,特别是要为青年“双高”人员选团队、配导师,制定“双高”人员成长计划,组织他们参与急、难、险、重科研攻关和教学实践,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两服务”,即在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服务好“双高”人员。工作上,要制定专门计划、列专项经费,为他们课题申报、进修访学、科学研究、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方面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生活上,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召开“双高”人员座谈会,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对“双高”人员进行“民情家访”,主动听取和收集他们的诉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3、建立“一抓一否决”的责任追究机制。把发展“双高”人员入党作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落实工作责任。“一抓”,即在发展“双高”人员入党的工作中要“抓书记”,高校党委书记和高校各基层党组织书记都是这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不仅要亲自带头做“双高”人员思想工作,而且要督促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做好工作,对于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落实,效果上不明显的,既要追究高校党委书记的责任,也追究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责任,形成“书记抓、抓书记”。“一否决”,即对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落实不力、任务不能完成的高校和高校基层单位,在年度党建工作考评时,实行“一票否决”,并取消高校和高校基层单位评先评优的资格。
三、把握工作要求
1、强化领导,加强督导。加强在“双高”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和实施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的年度计划和长期规划,根据本意见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细化措施,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有计划、有步聚、有重点地推进这项工作,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把党建工作的自选动作变为规定动作。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形成分类指导、层层负责、定期督促、检查、考核的制度和办法,每半个季度要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每半年要有召开一次总结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遇到的问题,推动这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省委教育工委每年在年中和年尾各组织一次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考核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
2、坚持标准,提高质量。高校党组织要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以政治标准为首要标准,对“双高”人员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入党申请人,不仅业务上有培养目标,而且政治上有明确要求,既要实事求是,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不“降格以求”,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个人特点,看主流、看发展,防止“求全责备”。在发展过程中,既要讲原则、讲程序,但又要结合“双高”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实际,创新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3、注重引导,营造氛围。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和树立“双高”人员中党员的先进典型,把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先进事例进行大力表彰、广泛宣传,挖掘闪光点,用真实、鲜活的事例激发“双高”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政治热情,增强党在“双高”人员中的影响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及时总结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注意发现培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报等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推广,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形成上下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各高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加强“双高”人员入党工作的具体方案或办法,并于5月底报省委教育工委,同时,今后各高校在发展“双高”人员入党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和经验,请及时报省委教育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