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琴
【人物简介】朱海琴,女,汉族,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毕业后留校,先后在校团委、学生工作处、党委宣传部工作。1993-2003:校办企业工作,任多部门负责人;2003-2008:后勤集团工作,任副总、党总支副书记;2008-2013: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任党总支书记;2013-至今:招生就业处(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工作,专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
回首过往,阅尽风华
1978年,江西财经大学复校;1985年,朱海琴老师于江西财经学院毕业。当时,正值高等教育恢复的特殊时期,教师资源的匮乏、学校领导的重视、自身能力的适应等各方面因素促使朱海琴老师毕业后留在学校工作。转眼间,今年已经是朱老师和江财相遇相守的第37个年头了。和许多读书在江财、毕业后全身心投入到江财、扎根于江财的老师们一样,几十年来,他们既陪伴学校克服困难走过风雨,也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壮大。
回忆起这些年,朱海琴老师谈到,当年在校团委、党委宣传部任职时目睹了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始与发展。现如今的“党课年年开”“红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评”、“红歌年年唱”“春之声晚会”等江财的品牌活动都是从那个年代开始的,江财的思政教育、团学工作一直走在全省高校的前列。
在蛟桥园大礼堂开设的第一期党校上课的场景让朱老师记忆犹新——和一群为培养学生的年轻人奋力拼搏,为我校的团学工作奠定基础。作为多项活动的开创者之一,朱海琴老师感到十分骄傲自豪。这些活动的顺利展开和延续,离不开当初像朱海琴这样走在前线的老师们的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江财人身上的“坚守”与“传承”。
把握当下,细数家珍
朱海琴老师在学生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完成各项学生工作,毕业后在学校的各种部门以及校办企业从事过多种岗位的工作,工作经历丰富多样。这些丰富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她现在所从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让她更加确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描绘一张张更清晰的未来发展的蓝图。
朱老师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她刚开始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时,一名高年级的即将面临就业问题的学生听完老师的指导问道,“老师:你去年这个时候在哪里?”这短短几个字在无奈间强烈地透露出“相见恨晚”,极大地拨动了朱老师的心弦,她感受到了学生们对于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需求。
于是,朱老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学院党总支书记的职务,上书校领导,建议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中心,开始了我校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耕耘。五年来,她不计工作时间、不计报酬地奋战在大学生生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设计课程、创新活动、整合资源、落实行动……,和招生就业处的领导同事们一道,成功搭建了我校大学生全程化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从入学之初的测评,到毕业求职的各项辅导,期间有课程、有比赛、有讲座、有分享、有体验、有个询……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校的毕业生增加了职业素养,在求职过程中的表现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江财的学生就是不一样!”;与此同时,体系化的生涯教育也让我校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
在帮助同学们提升就业能力的过程中,朱海琴老师的自我价值在这个岗位上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体现,“过去的五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忙碌的五年,也是我最有成就、最有价值的五年”,朱老师如此感悟。
每一年,在“江财菁英”、“职业素养课程”“求职工作坊”、“个体咨询”等活动中,找到未来发展方向的学生们的一些良好反馈会让朱海琴老师充满成就感和动力。有很多被“指点迷津”的学生都对朱老师充满感恩感激之情,经常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成长感悟,看到学生一步步成长的是朱老师觉得人生最有意义的事,一句“老师,江财有您真好!”的教师节问候带给朱老师满满的幸福感,也带给朱老师足足的前行动力。
展望未来,素履所往
社会的变迁,人才培养的需求对高等教育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开辟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已搭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框架,并且一直在努力地实践与完善,加强体系化生涯服务建设。
朱海琴老师称自己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为了很好地陪伴江财学生的成长,朱老师展望道,她个人即将以工作室的方式坚守在江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岗位上,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地为学生提供服务。面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仍然不足的问题,朱老师这样回答,“我期待职业生涯访谈大赛可以不限年级参与,对就业委员的培训力度可以进一步加强,争取让每一名江财学子都认识到‘知觉与承诺’的意义所在,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二十年后,我可以常常坐在校园的草坪上,听学生们返校讲述他们职业发展的故事”,这幅场景是朱海琴老师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学生们通过‘菁英计划’试验田,锻炼领导力、创新批判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自己专业知识之外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是朱老师对学子未来的憧憬;“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具有“信、敏、廉、毅”特质的优秀江财毕业生,让江财学子的就业质量有更多的突破,让江财有更多值得骄傲的优秀校友”,这是所有像朱老师这样几十年扎根于此的老师们对江财未来的憧憬。(文/网通社 王琪 图/黎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