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刘雪莲
马鞍山下的“引路人”
——华东交通大学辅导员刘雪莲事迹材料
刘雪莲,女,汉族,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江西省煤炭干部学校团委书记、学生科副科长等职,2001年进入华东交通大学工作后,连续17年担任辅导员。先后担任2003级、2006级、2014级专职辅导员,现为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4级“詹天佑”班辅导员。
“辅导员事业就像一潭水,很平静;而辅导员就像是水中的一个个石头,很微小,但辅导员的接力就在于一点一滴的长期坚持、影响和改变。刘雪莲就是这样的小石头,虽然很微小,但当爱的阳光照射到她身上的时候,她无保留地反射给每一个学生。30多年来,刘雪莲始终默默用心、用爱、用情守望并呵护着每一颗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一、用心守护,微笑绘就学生事务“同心圆”
“老师,学生证是在这儿补办吗?”办公室里,学生不断地进出,络绎不绝,可谓门庭若市;办公桌上,各种各样的表格堆了一摞又一摞。这就是刘雪莲的工作状态。但是即便忙碌,微笑也依旧是刘雪莲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了解学生事务的人都会知道,学生事务的工作是量大、事杂,时常需要处理成千上万的表格,还要随时准备接待学生的咨询及相关事宜。若耐心不足,那么,新生入学、大学生活动管理、日常安全防护、宿舍卫生检查、各类奖学金和各种评优评先等工作中的任何一项都能令人忙到焦头烂额。然而,在负责学生事务10多年的刘雪莲,总是以微笑对待这些“琐事”,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就像需在一堆乱丝中理出那根头绪,刘雪莲把每一项工作分类在电脑中建文件夹,做到所有表格分类处理。同时,为了不自乱阵脚,她还将“最近急需完成的工作”独立建文件夹,放在电脑桌面上,以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从制作表格、发放表格、统计数据、文件归档,每一个环节都毫不马虎,井然有序。
为更好地服务学生,刘雪莲根据学生需要,组织人员做好学生申诉工作,主动做好对学生的解释和说明工作,以充分发挥“学生事务中心”的桥梁作用。虽然忙碌,但每次遇着学生申诉,刘雪莲总是把疲倦收起,笑着听学生的申诉。“观之可亲”是学生给刘雪莲一致评价。另外,考虑到学生需要上课,多是课间或中午到学工处办理相关手续,刘雪莲便渐渐养成了中午不休息这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用爱陪伴,成为桃李芬芳的“加工厂”
如今,作为2014级詹天佑班的辅导员。因为只带两个班,刘雪莲有更多精力去关爱她的学生。她熟悉班里每个学生的名字,知道谁性格内向、谁性格外向,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那些孤僻的学生,刘雪莲坚持“越不搭理、越需要了解”的原则,主动和这些学生“套近乎”。爱在细节中显现,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新生入学时,她为学生搭建展现展现自我平台,给他们平等竞选班委的机会,做到既选举阳光的学生担任班委,又挑选内向的学生,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在前几天晚上,她便为2017级詹天佑班选举班委的事忙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
对于学生的学习,刘雪莲向来不放松。为了不让她的学生在大学养成睡懒觉、学习松懈等不良习惯,刘雪莲硬性规定每一位学生早起晨读40分钟,并要求他们在两年之内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她常对学生说的话。“天道酬勤”,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98%,专业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0%,专业英语八级通过率为21%。仿佛是眼里不能进沙子,刘雪莲不能容忍学生沉溺于网络——她用足够的爱令这些学生“悬崖勒马”。易同学曾一度沉溺于网络。为了不让辅导员联系上家长,易同学在自己的学籍卡等各种资料上填假的家庭联系方式。为了获得家长的联系方式,刘雪莲动用各方关系,请自己在人保局的朋友帮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刘雪莲终于找到了易同学的家庭住址,联系上了家长。至今,刘雪莲仍然和易同学保持着联系。
特困生是一个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对班上的几名特困生,刘雪莲除了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还采取多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自己“掏腰包”帮学生垫学费对刘雪莲来说已经是极其自然的事。一位女生来自单亲家庭,家中仅靠母亲种几亩田维持,生活窘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女孩的一场急病又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5000多块的住院费压得女孩无法安心学习。得知情况后,刘雪莲立即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钱来为其交清住院费。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得知女孩的学费、生活费不够,刘雪莲便会给予帮助。爱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女孩前进的道路。毕业后,女孩找到了工作,开始了新生活。
刘雪莲和她的学生就好像慈母与游子。虽然很多学生已经毕业,然而在班级群里,刘雪莲每天早上都能收到学生的问好;“亲爱的老师,虽然我们不在你的身边,远在天涯的学子,愿意借助明月的皎洁和清辉,给你送去最真诚的祝福:愿我们的老师永远年轻美丽,事事如愿!”每到节假日,手机收到的祝福短信爆满。“毕业季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就要离家远游一般难受。”刘雪莲不无伤感地说道。忙碌中带着微笑、微笑中含着爱,朴素的衣饰、朴素的话语,刘雪莲给就像冬日的阳光一般温暖,用爱守护自己的花苗,成为了桃李芬芳的“加工厂”。
三、用情坚守,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
30多年教育生涯,20余载辅导员之路,刘雪莲凭借自己的满腔热情诠释了辅导员的爱心与责任。
刘雪莲把爱学生当作自己的事业,用师者良心和无私奉献诠释着对学生工作的赤诚。在世俗眼中,她难言“事业有成”,但却收获了许许多多懂她、爱她的学生;刘雪莲淡泊名利,在荣誉面前一次次的选择“绕道而行”,但却会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斤斤计较”。在学生眼中,刘雪莲总是扮演着多重角色。
工作上,她是不讲情面的严师。在考风考纪、校纪班规这些原则问题上的处理,她丝毫没有“沟通的余地”;考试作弊、旷课迟到等现象,在她这里绝对禁止;在她的班级里,宿舍卫生做到了“教室整洁如展室”。从2001年接手01外语外贸两个班级开始,她在全校率先要求所带班级全体学生每天“早读40分钟、晚自习2小时”,这一坚持就是10年。生活中,她是关怀备至的妈妈。她定期走进学生宿舍,每位孩子的性格、特点和近况,她都了如指掌,总是热心的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给予关心鼓励。有一次,已经毕业3年的L同学专程赶回母校,向刘老师偿还借款,并一再邀请她参加自己即将举行的婚礼。原来,L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家中仅靠母亲务农维持生计,入学军训时突然晕倒,被告知需立即缴纳五千多元的医疗费住院治疗,否则可能影响生育。了解这一情况后,刘雪莲毫不迟疑的为她垫付了医药费,悉心照料,帮助她完成治疗。在随后的四年里,只要得知女孩生活费不够,刘老师便主动及时的给予援助,帮助她顺利的完成了学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如今,已退休的她受学校邀请返聘回到岗位,继续用他的辛勤耕耘生诠释她的人生信条。30多年来,刘雪莲一直坚守在她所挚爱的育人事业中,用激情写意属于辅导员的卓越人生。把满腔的热忱、全部的智慧和无私的爱心倾注到学生工作中,为一批又一批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就了阳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