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实践 > 暑期文明实践志愿行动 > 正文

2019年暑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工作案例(赣南医学院)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26 11:01:42

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乡村振兴

——赣南医学院“小药箱”健康扶贫计划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动医学院校学生弘扬红精神投身健康中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赣南医学院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在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的协助下,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定南“小药箱”健康扶贫计划(以下简称“小药箱”)文明实践志愿行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小药箱”志愿者温州医科大学志愿者组织形成联动机制,成立志愿者合作联盟,组织了115名志愿者分成7个服务队,在定南县7个镇的49个行政村开展了为期7天(710日至716日)的文明实践志愿行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为传承红色基因,帮助留守儿童开展了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档案、开设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课、举办留守儿童暑期安全教育“微课堂”、为留守儿童监护人上门宣讲健康知识并发放非处方常备药品、农村环境现状调查等活动。

一、实行项目管理,确保活动实效

为保证实施效果,“小药箱”实行项目化管理,精心筹划实践各个环节。

1.制定实践方案

在方案中,明确重点任务、进度安排、实施方法和保障措施等。同时将项目按照课程化的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做到整个活动有实践目标、实践方案、实践过程和评价手段,学生志愿者参加并考核合格后将获得相应的学分,提升育人实效。

2.组建实践团队

成立“小药箱”项目工作室,聘请儿科医生为技术顾问,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为“小药箱”的指导老师,在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组建成立“小药箱”社会实践服务队。

3.加强实践培训

根据赣南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聘请专业老师对志愿者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调查、营养膳食、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专业培训,为学生志愿者提供专业服务。

二、精心筹划内容,提高活动质量

本次活动具体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位。队员合作团结,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我们还进行了社交礼仪培训等。出发前与当地村委会联系,解决吃住和活动场所问题,并向当地村民进行海报宣传工作,宣传期间社会效应明显,得到了当地政府卫生院和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保障了本次活动顺利开展。

1.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档案

每支服务队对当地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并一对一建立健康档案,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对留守儿童健康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开设留守儿童健康教育课堂

志愿者以“留守儿童卫生习惯与健康行为”主题,开设健康课堂,以课堂形式重点传授儿童生理卫生知识、儿童常见疾病防治、心肺复苏、包扎等急救医疗常识以及传统中医药常识、健身操等,同时在课堂上还开展防溺水、防艾滋、法制、禁毒等方面专题宣传教育。

3.举办暑期安全教育“微课堂”

志愿者走村入户,在留守儿童家中,“一对一”地做好暑期防溺水、防拐骗、防雷电等安全教育宣传,并分发安全教育安全宣传手册,培养建立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并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作业辅导,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4.上门宣讲医学常识并发放非处方常备药品

志愿者上门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宣传普及医学知识,针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需求特点,重点宣讲科学喂养、营养膳食、青春期性与生殖健康、心理健康等知识,并适时发放非处方常备药品。

5.传播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

志愿者还为每位留守儿童发放了图书,鼓励孩子们从小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课后志愿者们给孩子们播放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红色革命教育或励志电影,并且一起学习红色歌曲,使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6.普查农村现状,建设美丽乡村

志愿者们还协助各村委会开展了针对农村土坯房、陈年垃圾、饲养生猪、排污及水源水质状况、破坏山体、显著坟墓等六类问题的农村普查,为我国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农村工作贡献了力量。

三、强化资源整合,推进校地协同

围绕“小药箱”,推动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形成“全员育人”工作格局。同时,引入社会资源,形成联动协同。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围绕扶贫攻坚、健康中国建设等中心工作,主导“小药箱”设计与服务内容,并解决志愿者吃住行、活动场地的安排与留守儿童的召集等工作;医院负责技术指导、志愿者培训以及设备的外借;爱心企业承担爱心小药箱和药品的大部分费用;我校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定南县卫健委部门,并负责项目具体的组织、管理、实施与评价等工作。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在实践中联动协同,形成合力,保障了“小药箱”顺利开展。

、注重德才兼修,提升育人成效

在为期7天的时间里志愿者培训留守儿童1000余人,开展急救基础知识讲座,培训村民200余人;发放健康宣传小册子1200多份,并在乡村河流、池塘边建了15处儿童防弱水的警示牌。同时,给留守儿童及村民赠送了150个小药箱和1万余元的非处方常备药品。活动得到当地群众、媒体的关注和留守儿童及其家长普遍赞誉。

通过“小药箱”文明实践志愿行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仁爱、求真、力行,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小药箱”体验红精神,坚定医学初心。在“小药箱”开展前,通过学习培训,实地了解“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红精神,感悟红将士的医学初心;在“小药箱”活动中,发扬红精神,顶严寒、冒酷暑,克服各种困难为留守儿童健康服务;活动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让医学初心深入骨髓。

通过“小药箱”关爱留守儿童,培养了医学仁爱精神。志愿者在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实践中以仁润心,用爱化人,切身体验仁爱思想,践行仁爱精神通过“小药箱”实践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志愿者通过对留守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向留守儿童科普健康常识,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医学生“回归”理论课堂,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小药箱”了解基层医疗,增强使命担当。志愿者深入到赣南原中央苏区贫困山区,通过实地调查与亲身体验,更深刻地感受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及基层医疗现状,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和使命感。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