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 工作案例 > 正文

品读大学·品择人生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的实践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14 10:21:57

  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中,在瑕瑜难辨的西方多元文化渗透下,如何扭转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重学识,强能力,轻品行”的培养现状,实现当代大学生自我能力发展与自我品行发展的有机统一,现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将品德品行的发展与能力水平发展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党建+”整合全院2600余名学生的培育过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于品行教育的特殊性,为了能够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学院党委充分实践“思想引领、润物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出“品读大学·品择人生”系列活动,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引入新媒体手段,促进技术融合,将氛围营造、榜样示范、网络宣传、实践陶冶等环节有机结合,构建联动学生、高校与社会于一体的品行教育模式,引导同学回归传统、学习榜样、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知礼识节、思行合一,成为品格高尚、品质高贵、品味高雅的优秀公民。

  一、紧扣青年脉搏,优化顶层设计(活动设计)

  1、倡传承,树榜样,立高尚品格

  (1)“一封家书”点燃感恩火种

  国际学院党委倡导在校生手写家书,鼓励同学们向祖国、故乡、学校、家人、老师等表达最淳朴热烈的感恩之情,将传承家书文化与守护亲情家园、树立感恩意识、回归传统文化、共建和谐社会相结合。

  (2)“品行之星”彰显榜样力量

  国际学院党委挖掘品行端正、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典型人物,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宣传与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十位年度“品行之星”,并在迎新晚会上进行颁奖与典型事迹的宣传,扩大榜样的示范效应。

  (3)励志自强触动大众心灵

  结合学院贫困生“励志计划”,与公益组织“1%工程”、“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等进行合作,选拔贫困生同学参与公益项目,变“扶贫”为“扶志”,引导贫困生同学在助人自助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2、逐真理,崇科学,育高贵品质

  (1)品牌赛事激发学习激情

  继续发扬学院“以赛促学”的优良传统,在原有竞赛奖学金的基础上加大对重点赛事的扶持力度,积极组织国际学院学生参与英语类或双语类全国级赛事的院内选拔赛。

  (2)科研思路助推实际工作

  对于日常学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国际学院设立学生工作课题,资助同学们自由组队申报并开展学生工作领域的课题研究,本学期拟推出学生工作招标课题10项,每项资助500-1000元。

  (3)读书活动浸润灵魂感悟

  通过定期经典推荐、分享读书札记、开辟党员书屋等形式鼓励同学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已结合“一封家书”活动的推广,向同学们推荐《曾国藩家书》、《梁启超教子家书》等历史上的名家书。

  3、知礼仪,行合一,濡高雅品味

  (1)“文明天使”浓厚和谐氛围

  为了引导同学们对生活中的礼仪细节的关注与思考,成立了“文明天使”礼仪宣讲团,以PPT展示、视频播放、场景模拟等形式下到各个班级进行礼仪常识宣讲,帮助浓厚学院文明礼仪氛围,树立大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

  (2)《修身手册》倡导学礼立人

  为帮助同学们了解传统礼仪精髓,对各类实用性的礼仪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组织编写《国际学院·大学生文明修身手册》,着重对校园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涉外礼仪进行详细说明。

  (3)“早安国际”锻造强健体魄

  为强健大学生的体质,塑造大学生的坚毅品格,国际学院党委引领学生启动“早安国际”俱乐部,通过啦啦操、晨读、晨跑、篮球、太极等方式创新晨点形式,让健康与快乐深入大学生活,锻炼身体,磨练意志。

  二、强化高效落实,巩固育人实效(活动成效)

  1、技术融合,开创思政新篇

  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国际学院党委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让工作活起来。依托“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开发了“国际助手”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全院学生信息发布的点对点推送,让学习教育无死角,党员参与全覆盖。“品读大学、品择人生”系列思政教育活动以,逐步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网络文化正能量传播的重要功能。同时,我们还引入PU(口袋校园)活动平台,发起了“十九大知多少”“‘两学一做’知多少”“党团知识知多少”“校情院情知多少”“江西好故事”等活动,将“两学一做”、十九大精神、“四进四信”等教育内容通过PU平台进行传播,并引导同学通过趣味竞答等方式主动参与,获得了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乃至全体学生的积极响应,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

  2、由浅入深,挖掘深层涵义

  由浅入深的层层挖掘能够引导学生提升自我修养,积累自觉意识,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一封家书”系列活动为例,活动期间,共有一千余名同学领取了信纸、信封,向老师、父母写信,其中有四位同学还得到了校长的回信,校长在回信中鼓励同学主动探究全面发展让同学们获益良多。在此基础上,国际学院党委挖掘内涵意义,进一步深化主题,在全院范围内推动“从‘一封家书’到‘家国天下’”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一封家书”活动引入,由感恩之情发起,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将传承家书文化与守护亲情家园、树立感恩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贡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在青年大学生中收获了热烈反响。据了解,“一封家书”系列活动得到了中国青年网、江南都市报、教育部大学生在线、江西高校网等媒体的关注。

  3、浓厚氛围,营造良好环境

  校园氛围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发挥着教育、导向、凝聚的功能。在文明礼仪方面,国际学院党委通过“文明天使”礼仪宣讲与《国际学院?大学生文明修身手册》的学习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文明和谐氛围,得到了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在学风建设方面,通过立项学科竞赛项目,积极发动重点学科赛事,在全院氛围内营造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良好氛围。在此过程中,全院共有100余人次在NIBS全球案例分析大赛、国际会计师公会AIA求职王大赛、专业资格课程(QP)个案分析比赛、全国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国家级比赛中获得荣誉。在学生工作方面,设立了“学生工作课题”与“重点支持学生活动项目”申报,得到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严谨科研、打造精品的学生工作氛围。

  4、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

  在浓厚氛围的促进下,国际学院党委强化教育层次,注重教育典型的塑造,通过典型人物的评选,以文字、视频等方式刻画典型人物形象,如连续三年举行“品行之星”的评选,得到了超过6000人次的网络投票。在历年获奖同学中,有海外贫民窟支教的国际志愿者,有“百里健行”公益总冠军为大病儿童奔走筹款的贫困生同学,也有坚持寒暑假山区支教的小老师……每一位“品行之星”事迹的传播与推广都有利于放大朋辈榜样的示范效应,以杰出事迹助力正能量传播。

  5、授之以渔,倡导助人自助

  针对不断新增的贫困生群体,国际学院党委启动“励志计划”,联袂江西“1%工程”、“好青年”绿色公益发展中心、“麦田计划”公益中心为贫困生提供工作实践机会,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倡导贫困生同学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助人自助的自身价值。同时,江西财大1%工程爱心店正式启动,由贫困学生参与运营与管理,搭建设励志成长的“造血式”扶贫平台。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出席启动仪式并对爱心店给予高度评价。活动得到了《江西日报》、江西卫视、人民网、凤凰网、《江南都市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二十余家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

  三、持续塑造品牌,提升教育内涵(活动启示)

  自2014年起,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品读大学·品择人生”教育系列活动已持续开展了三年,赢得了来自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热烈反响,同时也推动了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思考。

  我们认为,高校作为培养兼具广博学识与高尚品德的人才的聚集地,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优良的道德品质缺一不可。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以品行教育活动为抓手,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也留下了一些启示:

  第一,要在施行品行教育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大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所有的教育活动中,氛围营造、典型引领的外因必然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内化为自然观念,才能激发起主动实践的意识,从而将品行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第二,要将品行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传统美德中有很大部分与现代品行教育重合,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美德入手,既是引导大学生重温儿时经典,又是将传统精粹的继承与现代道德准则相结合。

  第三,要将品行教育与践行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提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个人基本品行要求不谋而合。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积极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这项工作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第四,要将品行教育与合格公民教育相结合。在高等教育理念中,大学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要培养合格公民,即身心健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食其力。随着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教育学家所认同,将品行教育与合格公民基本要求相结合,使之深入人心,将更有利于品行教育的深度挖掘与广度覆盖。(文/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    编辑/耿一博)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