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丈量红土地知行合一绘就新画卷 ——江西机电职院“逐光”实践队深入铜鼓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一堂红色瞻仰,一次抗战追忆,一席信仰对话,一回产业探秘,一出非遗焕新,一番环保躬行,一节童心启迪,一场青春宣讲……近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逐光”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铜鼓、宜丰、上高等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专业赋能乡村发展,在知行合一中绘就青春新画卷。
红色基因铸信仰历史回响砺初心
在铜鼓这片浸染烈士鲜血的土地上,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洗礼。秋收起义纪念馆,“霹雳一声暴动”的壮阔历史激荡人心;毛泽东化险地,重温“一脚踏两省,四圆定乾坤”的传奇;湘鄂赣革命烈士陵园内,队员们敬献花圈、庄严宣誓。凝视斑驳文物,聆听可歌可泣的往事,信仰的磅礴力量与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深深烙印在每位队员心中,激励着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续写历史荣光。
烽火记忆致青春抗战精神永传承
时值全民族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队员们追寻烽火记忆,传承不朽精神。在铜鼓县东浒村抗战第九战区第十六预备后方医院旧址,弹痕累累的墙壁、宣告胜利的旧报,无声诉说着峥嵘岁月。96岁的亲历者吴老含泪追忆:“从前线抬下的兵娃子浑身是血,砖头刻名就是墓碑……”这血与泪的记忆,让队员们心如刀绞,肃然起敬。他们自发清扫院落,修复门窗,以行动致敬那段沉重的历史。在宜丰熊雄故居、上高会战遗址和南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旧址,队员们直面历史的沉重与壮烈,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激励着他们勇担时代重任。
信仰对话跨代际燃灯誓言照前程
在铜鼓县东浒村老党员家中,党龄逾五十年的王老,摩挲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深情讲述18岁入党时在抗洪一线带头冲锋的往事:“党员就得在危急时刻顶上去!”话语朴实无华,却重若千钧。梅老摊开布满岁月痕迹的手掌,讲述当年带领村民肩挑手扛、开山修路的峥嵘往事。前辈们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用一生践行的信念与担当,如同穿越时空的火种,瞬间点燃了年轻队员们心中的敬意与思考,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产业解码绿生金专业赋能乡村兴
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解码乡村产业振兴密码。他们走进黄精种植基地与红豆杉森林小镇,见证“荒坡变宝地”、生态康养旅游激活“绿色银行”的生动实践;探访村口千年古樟,了解其作为“特殊股东”入股旅游公司,带动村民共享“五古资源”红利的创新模式;走进铜鼓电子信息产业园,了解精密元器件自动化生产流程。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挥专业所长,操控无人机航拍绿水青山,开启直播助力乡村宣传,为美景插上“云翅膀”。队员们更躬身实践,深入水田赤脚插秧,在“粒粒皆辛苦”的切身体验中深化劳动教育,感悟耕耘不易。
非遗薪火六百年青春热血焕新生
为拯救濒危县级非遗汉戏马灯,队员们拜师非遗传承人,在盛夏酷暑、气温直逼40℃的环境中挥汗如雨,苦练经典剧目《过五关斩六将》。竹架磨红掌心,唱段练至喉哑。千年古樟下,化身“四马四兵”的青年学子精彩演绎,马铃疾响,刀光翻飞,“忠勇仁信”的民族精神震撼全场,赢得村民如潮掌声。老师傅们热泪盈眶:“老祖宗的东西要活下去,就得靠年轻人接力!”古老的非遗在年轻血脉的奔涌中重焕勃勃生机,文化传承的薪火在青春舞台上熊熊燃烧。
绿水青山青春绘环保理念植心田
为深化环保理念,共建美丽乡村,队员们积极行动起来。大塅水库畔,“河小青”们顶着烈日清理垃圾,向村民宣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村委会墙壁上,主题绘画传递文明新风;森林水世界的天然石上,手绘荷花山水增添野趣。实践队还将环保课堂搬到村头古樟树下,结合家乡山水,生动讲授知识,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守护绿色家园的坚定信念。
知行课堂润童心安全科技启梦想
为丰富乡村儿童暑期生活,提升综合素质与安全意识,实践队精心打造“知行课堂”。队员化身“孩子王”,将专业知识趣味化。情景模拟开展防溺水、防诈骗安全教育;利用VR设备带孩子们沉浸遨游海底星空,点燃科技梦想;指导制作网线、泥塑和漆扇,体验创造乐趣与成就感。这场“知行课堂”,提升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科学兴趣与动手能力,也深化了队员“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认知。
古樟树下话征程青春力量双向行
实践活动尾声,队员们齐聚千年古樟下举办主题宣讲会。宣讲会内容丰富,微党课环节,带队老师讲述抗战故事,分享信仰力量;实践汇报环节,队员们多维度汇报实践收获并致以诚挚谢意;高潮处,队员们献上精心复排的汉戏马灯表演,铿锵鼓点与灵动舞步赢得满堂喝彩。村委会袁书记动情表示:“这场宣讲,是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最美的‘双向奔赴’!”
基层是青年成长的沃土,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在红土地中读懂“何以中国”,于乡土实践里明确“何以青年”,古樟树见证青春誓言融入振兴征程。
(文/罗钰玮 图/林佳雪 编辑/朱旭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