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高校要闻 > 正文

绿浪金波间:青春脚步丈量产业振兴热土 ——江西机电职院“逐光”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开展产业调研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13 17:16:45

  湘赣边陲,绿意奔涌。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逐光”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铜鼓县东浒村及周边地区,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全方位探寻这片热土从资源盘活到产业跃升的振兴密码。



  指尖下的沃土新生

  东浒村黄精种植示范基地内,绿意葱茏,植株茁壮。谁能想到,脚下这片沃土曾是撂荒十年的贫瘠坡地?村合作社精准对接政策,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实施科学改造,建成标准化种植区。队员们俯身观察叶片长势,轻触饱满花苞,聆听技术讲解。“等这批黄精完成‘九蒸九晒’,顺利通过检测,挂上‘富硒铜鼓黄精’的地理标志,价值就真正显现了!”基地负责人轻抚植株,眼中充满对未来的笃定。荒地的华丽蜕变,是科技兴农的有力印证。



  林海间的生态咏叹

  置身茶山红豆杉森林小镇的葱茏绿意中,队员们仰头感受古木参天的震撼,他们聆听技术员讲解“植物大熊猫”的珍贵生态价值,实地考察生态观光步道与康养设施的布局。“保护是根基。” 技术员语气坚定地强调,“我们所有的开发,都建立在对这片‘天然氧吧’生态完整性敬畏之上,让生态红利可持续。”穿行于林间,队员们深刻体悟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清晰路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在此成为现实。



  米香里的传承密码

  米粉厂内,浓郁的米香扑面而来。实践队员们在老师傅的指点下,亲身参与体验了关键的“晾晒”环节,感受传统工艺对温度和湿度的精细要求。现代化的生产线高效运转,纤若游丝的米粉倾泻如瀑,与古法工艺相得益彰。厂方介绍,目前正在着力拓展电商渠道,让承载乡愁的米粉香飘万里,成为村民增收的坚实依靠。指尖的触感与氤氲的蒸汽,交织成传统工艺在创新中焕发活力的生动课堂。



  古村活化“云”助力

  千年古樟,虬枝盘结,静默见证着东浒村的蝶变。队员们认真聆听东浒旅游开发公司袁老师的讲解,穿行于古祠堂之间,用镜头记录下深厚的“五古”文化底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为关键转折点,“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袁老师一语道破“三变”改革精髓,“沉睡的老物件被唤醒,发展红利真正惠及家家户户。”在茶山河畔焕然一新的森林水世界,昔日的荒芜沟渠池塘已变身为充满活力与欢笑的漂流带和亲子嬉水区。实践队员们敏锐捕捉其魅力,化身热情主播:“家人们看过来!这里是东浒森林水世界,刺激的漂流赛道、清凉的亲子水域,夏日避暑玩乐的首选!”镜头实时捕捉着飞溅的浪花与游客灿烂的笑颜。青年学子运用新媒体技能,为农村好风光注入即时流量,亲身参与文旅推广,让古村新韵乘“云”飞扬。



  产业前沿的融合探索

  实践队将探索的视野延伸至当地城乡发展的前沿阵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及人才服务枢纽“就业之家”。在就业之家,营商专员彭苏的详细介绍,让队员们对园区聚焦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四大生态工业主赛道及旺盛的人才需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随后,师生们戴上安全帽,深入头部企业的生产车间一线。他们驻足观察精密元器件的自动化生产流程,近距离了解SMT贴片、产品组装与质检环节,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岗位能力要求。生产线的轰鸣与屏幕的闪烁,让书本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多元的振兴实践与城乡产业园的科技脉动,共同谱写着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画卷。“逐光”社会实践队的青年们以脚步丈量乡土,以技能服务地方,在躬身实践中淬炼本领、厚植情怀,为未来投身更广阔的天地写就青春序章。

  (文/罗钰玮    图/林佳雪    编辑/朱旭鹭)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