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前沿(第16期)
思 政 前 沿
第7期(总第16期)
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7月16日
目 录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金句(五)(1)
二、2018年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南昌举行(5)
三、南昌大学:打造“稻渔工程”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8)
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幸福神山桃醉井冈 乡村振兴有我同行(11)
五、南昌工学院:探索多民族学生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14)
六、南昌师范学院:打造资助育人特色品牌--青苗益站(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金句(五)
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018年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座谈会在南昌举行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东华理工大学举行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会。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力促进心理育人,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会上,各高校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境、高校师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法和措施,广泛交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江西师范大学从实行心理联络员进驻学院制度,配合并指导各学院心理辅导员开展工作;建立学院心理工作例会制度;创新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数字载体,建设心理科普类报纸《心理咨询报》,搭建“微博+微信”双微平台,拓宽宣传渠道等方面介绍学校的经验做法。
华东交通大学从率先设立寝室心理保健员制度,每3-4名学生中就有一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成员;导师制培养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打造家庭师、精英师,学习型、服务型学生团队;分年级分类别为学生提供自行菜单式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等方面介绍学校的主要做法。
东华理工大学从构建“专业心理咨询师挂点服务”工作机制,建立“校-院-班-寝”四级朋辈辅导工作网络,分类分年级对不同群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四个三一工程”等方面介绍学校的具体做法。
会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各高校要将会议精神层层传达学习,专题研究部署,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责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切实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提升。二是精准把握目标要求。各高校要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把握新形势新特点,着力抓实重点目标和关键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真正找到对症下药的措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三是认真抓好责任落实。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高校既要坚决扛起责任,也要把任务和责任层层传导,更要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督查督办,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以优良的作风开创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南昌大学:打造“稻渔工程”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
南昌大学积极打造以“稻渔工程”创业团队为特色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模式,推进从高校课堂到田间地头的深度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坚持“树魂”,德育为先。学校根植于江西文化特色,组建“稻渔工程”学生创业团队,着力培养具有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社会责任、技能过硬、视野宽阔的德才兼备之人。团队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瞄准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生态建设等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以“稻渔工程”为技术核心,将课堂所学、实验室所研与农村所产、社会所用有机结合,在我省开展了一系列稻渔工程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稻渔工程”项目成为第四届“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热门项目,并参加了“青年红色之旅”红色赛道的示范路演和现场签约。
坚持“立根”,实践育人。为践行学校“扎根江西办大学,服务赣鄱提境界”,坚持立德树人、办校治学的基本要求,“稻渔工程”团队发挥淡水养殖的专业特长,立足江西农业升级增值,构建“政府+项目团队(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集成、创新、示范和推广了“稻虾共作+连作”“稻蟹共作”“稻鳖共作”“稻蛙共作”“稻鱼共作”“稻鳅共作”6种典型模式和 9项配套关键技术。团队成员每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时间超过180 天,先后在湖口、都昌、余干和东乡等地开展相关养殖技术培训班10余期,培训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与职业农民超2000人。目前,团队已建立核心示范区20个,技术落地服务面积6万余亩,辐射示范带动面积10万余亩,合作企业年产总值近10亿元。
坚持“强脉”,协同育人。团队与20家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共建基地协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产教对接、产教合作、产教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利用龙头企业的资源平台,鼓励引导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实习实训、科研训练、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等;另一方面,师生利用自己的知识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形式,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农业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难题和技术应用问题等,扶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由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5年来,团队所属专业老师获得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在研项目经费达2600余万元,授权专利1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团队所属专业学生参与发表论文10篇,申请专利12项,参加各类大赛获奖15项,就业率达100%,约25%学生进入中国科学院及985高校继续深造。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幸福神山桃醉井冈
乡村振兴有我同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入冲刺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到井冈山考察时强调,“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桃醉井冈——红色茅坪奔赴小康筑梦工程”项目组扎根于井冈山茅坪乡,以研究生创业团队的活力与智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思路,助力茅坪乡在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桃醉井冈”始于奉献。2015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以志愿服务为契机,结缘井冈山市茅坪乡,2016年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研究生志愿者们迅速成立精准帮扶小队,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文化、产业等多领域帮扶。
“桃醉井冈”长于实干。真知源于实践,学校要求广大青年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于此,帮扶小队结合当地特点大力发展以黄桃产业,成立“桃醉井冈”工作室,深入田间地头对黄桃种植技术用心研究,依托高校科研背景,建立一支有30余位的教授、博士专家团,设计研发出有助于黄桃增产、提高果品的支撑架;鼓励动员神山村20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就业问题,助力茅坪乡新增黄桃基地3000余亩,其中神山村460亩,到2017年每户分红1800元,有效地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看着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彭夏英激动地说:“幸福生活是自己干出来的!”
“桃醉井冈”成于创新。扶贫要精准,创新不可或缺。学校注重通过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引领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成员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拓宽思路,精心构建“教育+文化+产业+技术+品牌+营销”六位一体的“井冈神山模式”,帮助神山村在2017年2月率先实现脱贫摘帽。为巩固脱贫成果,在增产的同时打开销路,项目组精心研究品牌营销策划方案,通过开发小程序预售、抖音公众号,打造品牌代言人“桃喜”,举办黄桃节、招商会、结合文化旅游共同发展等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让青山上的金果实实在在变成农民口袋里的“致富果”。
“桃醉井冈”蕴于桃喜。项目成员以一颗红心、一心向党为中心理念,以生长在红色土地、深爱红色文化为设计理念,精心设计了桃醉井冈工作室代言人——桃喜,并以“桃喜”为主体,通过制作精品包装、人形立牌、宣传短片、文化衫,全方位打造“桃醉井冈”品牌超强IP,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桃醉井冈”忠于使命。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桃醉井冈——红色茅坪奔赴小康筑梦工程”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不忘初心使命,牢记总书记嘱托,把创新创业真正的和国家的乡村政策和扶贫需求结合起来,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乡村地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南昌工学院:探索多民族学生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
南昌工学院充分利用我省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多民族、多批次的学生赴井冈山、赣南原中央苏区等地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历史,教育引导学生走进红色历史,领悟红色精神,践行红色使命,延续红色血脉,探索出了一条红色文化育人新途径。
走进红色历史。一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学校将学习江西革命斗争史贯穿于教育教学中,组织教师赴井冈山开展集体备课,编写《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活动学习读本》并印发给全体新生学习;邀请校外知名专家讲述江西红色文化历史;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学生思想动态大调查,开展案例式、研讨式、答疑式教学。二是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学校结合入学教育突出红色文化教育主题,校园内每天播放红歌一小时,密集开展红色主题报告会、班会、专题演讲,放映《井冈丰碑》《井冈山活动纪录片》等专题片,通过组织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诵红色家书、跳红色舞蹈四大类擂台大赛,让学生学思践悟,尽情抒写第二课堂成绩单。三是发挥实践教学促进作用。经过全方位展示、多层次筛选、立体化布局,学校将思政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从理论到实践,从书本到实地,总结实践教学活动经验,优化路线,从南昌到井冈山,再到赣南原中央苏区,全面体验中国革命斗争的艰难发展历程,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领悟红色精神。学校体系化设计、工程化推进、精细化实施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活动,沿着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足迹,开设了博物馆里学历史、故事会中悟精神、黄洋界上颂英雄、挑粮小道忆传统、读书石前话发愤、烈士陵园铭责任、红色歌舞抒情怀等教学专题;后将活动拓展到赣南原中央苏区,并确立了“红都寻根,缅怀先辈”“红井思源,不忘初心”“红渡励志,再启长征”三大主题,让学生走进源头实景,感悟革命之艰。同时,结合红色故事让学生们感知革命之难,在体验式教学中体会革命之苦,通过找源头、寻历程、亲体验等方式组织学生走进党史军史的大河之源,深切领悟深山翠竹中孕育的井冈山精神,革命红土铸就的苏区精神和雪山草地上熔炼的长征精神。
践行红色使命。一是坚定理想信念。通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重温入党誓词,参观八角楼,诵读《八角楼的灯光》,深入了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