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 思政前沿 > 正文

思政前沿(第28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29 22:33:44


思  政  前  沿


第7期(总第28期)


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7月26日



目  录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青年重要论述金句(1)

二、施小琳同志到东华理工大学作形势政策报告(5)

三、江西师范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9)

四、赣南师范大学:传承红色基因 创建文明校园(14)

五、江西中医药高专:思政课堂有趣有料 学生有思有学(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青年重要论述金句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2013年9月10日,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


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大力宣传劳动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3年10月23日,在同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讲话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数十万大学生走进农村,热情服务,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你们的付出和贡献,农民群众有最真切的感受,我看了很多反映大学生村官事迹的材料,为你们的进步和成绩感到高兴。希望你和所有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2014年1月28日,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复信


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高校工作,始终关心和爱护学生成长。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不断激发广大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













施小琳同志到东华理工大学作形势政策报告


7月10日,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施小琳同志来到东华理工大学作题为“实现中国梦 青春勇担当 努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的形势政策报告。学校各基层党委(总支)书记、副书记,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及学生代表200余人聆听报告。

施小琳同志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一代代青年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书写了不朽时代华章”和“新使命呼唤青年勇担当有作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三个方面论述了我们青年应该不负总书记期望,与时代同行,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并将其作为我们体现责任担当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选择。她勉励广大青年师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艰苦奋斗、保持青春锐气,把个人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贡献青春力量。

施小琳在报告中对学校名誉校长、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院士矢志报国的精神给予赞扬,对我校大学生创作的《红色家书》手绘视频获团中央报道、青春绘梦志愿服务团被表彰为全国优秀服务队、青年团队获得“百家创意短视频”等成绩予以肯定。她希望广大青年师生要多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使得眼光更敏锐,视野更宽广、素质更全面、胸怀更自信、品格更坚毅。施小琳还向现场学生代表赠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一书和《跨越时空的回信》光盘。

报告会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参会师生纷纷表示,此次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是一堂深刻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和思想政治示范课。

校党委书记柳和生:要把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党委宣传部、学工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和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本次报告的学习贯彻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华启和:要让学生真正弄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使学生自觉成长为新时代的奋斗者。

水环学院党委书记张红军:不但要抓好日常党建工作,还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教学工作中去。

文法学院辅导员陈燕:作为一名拥有15年工龄的一线辅导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全面细致地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做他们人生成长的引路人,做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优秀辅导员。

化生材学院学生李超: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青年,为把祖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理学院学生吴大成: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把修德当作必修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做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推动者。















江西师范大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江西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着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一是抓好学习领会,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学校自上而下、层层推进,打牢贯彻落实的思想基础。3月19日,学校党委召开会议,专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请精神提出要求。6月10日,学校召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会议,深入分析查找学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从更高标准上对推进思政课建设作出部署。6月28日,学校党委会专门研究制定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管理工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把贯彻落实举措具体化。

二是推进改革创新,全方位立体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学校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的主要着力点放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上,提高育人水平上。在思政课程改革上下功夫。学校构建专题教学内容体系,着力推进“问题探究式专题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互动研讨式教学”,使理论教学课堂变得行动有趣,大学生听得进、有收获。深入实施“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模式,在“原理”课打造“经典研习”实践项目,“概论”课打造“社会调查”实践,“纲要”课打造“参观体验”实践项目,“基础”课打造“道德践行”实践项目,形成了“一课一品”实践教学格局。6月17日,全省63所院校的150余名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我校“一课一品”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基于“一课一品”模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获得2019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课程思政建设上求创新。学校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方案,确立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想教育体系要求,选取12门专业课程和8门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标准,4门课程成功入选2019年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选编,在全校征集经典教学案例并编撰形成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集》。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优秀校友孙金声担任主任,组建了由教育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力求产出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寻突破。学校建立优先引进机制,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思路,把思政课教师放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突出位置,实施优先引进措施和“绿色通道”,并通过公开招聘、校内调配、延聘外聘等方式,确保了队伍数量充足。把德育意识和思政工作能力纳入教师培训体系,举办思政课教师专题研修班,坚持集中备课,开展“传帮带”、互听互学等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交流教学经验。

三是着眼育人使命,坚持不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办出特色。学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上持续创新,积极实施三大提升计划,全力推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一流水准的“金课”。实施“思政课质量提升计划”。注重打造思政课“红色基因传承”特色,充分依托江西红色文化资源,把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融入教学、融入课堂、融入科研,全面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品牌,推进“一定二化三结合”“一课一品”“三进三化四认同”工作,全面开设校本课程《江西红色文化》,力争再通过3年的建设,产出一批立足江西、面向全国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师大经验”和“江西特色”。实施“思政课名师培育计划”。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着力培育若干名在全国和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名师,10名左右思政课教学领军人才和20左右思政课教学骨干,实现拔尖人才的再突破。实施“三全育人攻坚计划”。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对照全国高校“三全育人”示范院、系标准,进一步完善育人工作体系,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立思政课质量监督体系,成立思政课教学专项督导组,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的听课、检查与指导,及时收集反馈思政课教学信息,把好教学内容的政治关和教师课堂言行关。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三风”(作风、师德师风、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重视思政课、学好思政课。

赣南师范大学

传承红色基因 创建文明校园


近年来,赣南师范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高目标引领、高起点创新、高标准建设,在文明校园创建方面取得良好成效。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明确定位,高起点谋划文明校园创建

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文明校园创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抓手,与学校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中央文明办启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后,学校明确了新的创建目标,积极融入赣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高起点上创新创建方式,以高标准落实创建要求,把文明校园创建纳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纳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纳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做到同步加强、同步提升。

夯实基础,高标准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学校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建、部门协调联动、学院细化实施、师生全员参与的文明校园创建格局。压实创建责任,对标对表文明校园“六好”要求和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出台创建实施意见,制定创建工作要点及任务安排表,细化责任分工,将每项指标分解到部门、单位和个人。创新创建方式,学校着力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开展“三创一做”(创文明校园、创文明班级、创文明寝室,做文明大学生)、文明校园“大家谈”征文评选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校师生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广大师生为校园文明增光、为城市文明添彩,有效提高了文明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在学校营造了共创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突出特色,全方位提升文明创建水平

学校扎根赣南红土,传承苏区精神,把红色文化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特色元素。着力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办了全国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主编教育部《红色文化》教材(大学版),率先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进学术、进课堂、进头脑。通过创建“红色学院”“红色班级”“红色展馆”“红色社团”“红色网媒”等载体,努力将其转化为强基固本、立德树人的优质教学资源,培养“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具有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团结师生争创“第一等工作”,连续7次被省委评为“好”班子。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全省高校思政工作督查评估中均位居前列。广大教职工争当“四有”好老师,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高淑京、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钟八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徐霞等优秀典型。着力建好校园软、硬环境,学校融人文、科技、生态为一体,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连续6年获评“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参与创作了一大批红色文化精品剧目,并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奖项。学校连续9年应邀参演“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












江西中医药高专

思政课堂有趣有料 学生有思有学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探索实践独具特色的思政育人工程,让课堂有趣有料、学生有思有学,实现了多维度、深层次、广视野培养时代新人。  

全员参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学校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措施,出台30余个制度性文件。全面开展校领导“思想政治工作体验日”和“学生生活体验日”活动,促进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通过开展系列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教育学、心理学、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集中研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建立“名师课堂”,提供教学改革创新平台,建设概论“特色示范课堂”,以赛促教,推动思政教师业务能力大提升。

同向同行,创新理念解决教学真需求。学校设立思政课建设专项基金,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职务评聘体系,重点考核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情况,打造课程思政精品班,构建起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改革课程设置,在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结合学校及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独具特色的思政课程,逐步形成符合高校要求、具有特色的、完整的思政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使思政课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工作岗位、社会需要,让思政课教学“活起来”。无论是“学校—学院—班级—宿舍”的全方位陪伴,还是“课堂—社团—实践”的多维度融合,都将大道理说到心里去、做到点子上。

成风化人,探索实践思政育人新模式。学校积极探索讨论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创新发挥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创新使用多种新技术和新手段,通过移动互联网建立学生思政课教育微课堂。定期举办思政创新课教学比赛,激发广大教师的创新思维。探索实践思政育人工程,促进文明行为养成、人文素养养成、职业精神养成,建设红色文化大讲堂、临川文化大讲堂等,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行为、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截至5月底,学校已开展了16期“四大讲堂”,参加学生达6000余人。








主  编:叶仁荪

副主编:肖志华

执行主编:邓文君      本期编辑:肖礼偆

投稿邮箱:304481988@qq.com;电话: 86765019;

联系人:肖礼偆

地址:南昌市红角洲赣江南大道2888号江西教育发展大厦

邮编:330038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