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吉安是块红色的土地,是党史的“富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脱贫攻坚中的精神指引作用,是吉安地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有力保障。学校为加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吉安凝聚青春力量,长期组织开展围绕“传扬红色精神,带动老区发展”为主题的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传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有效精准扶贫,我校组织教育关爱服务团、文化艺术服务团、美丽中国实践团、红色支农团、理论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地区的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校团委 “铸红魂”
为感悟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校团委将先进团员代表、入党积极份子、学生党员、团学老师20人左右组成“红色基因代代传”寻访组,赴井冈山、东固革命根据地、永新三湾改编、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通过重走红色革命足迹,挖掘、收集、整理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结合《红色家书》、《回望峥嵘读初心》等红色读物的学习安排,联系当地街道社区或团县委举办分享交流会、朗诵、演讲、我是讲解员等比赛,同时拍摄视频《90后眼中的红色文化意味着什么?》,面向青少年进行井冈山精神、红色历史及革命故事的讲解和诵读,将革命精神向广大群众进行宣讲和传播,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期间,队员们为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锻炼队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了为期2天的“重走红军路,再创新里程”主题活动。队员们通过“勇夺卢定桥”、“攀越高峰”、“火线抢救”、“重走红军路”、“井冈会师”等环节的体验,深刻体会到要向红军学执行力、向共产党学组织力、向毛泽东学领导力,使管理干部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要学习传承井冈山红色革命精神,树立艰苦创业、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
二、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团委 “携艺下乡 扶贫筑梦”
红色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校团委组织学生赴吉安市永新县坳南乡牛田村开展“携艺下乡 扶贫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牛田村,村子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是抗日先遣队红六军团长征始发地,这里的山水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
在牛田村,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文艺宣传、“假日课堂”、文化教育、兴趣辅导、主题调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调研实践活动,将关爱帮扶与“三下乡”活动相结合,为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帮扶。具体项目包括:为留守儿童进行功课辅导与心理疏导、发挥队员专业所长开设各类艺术兴趣课、文艺小分队文艺汇演、与幼儿园老师交流剪纸技艺、开展扶贫调研。活动中,学生关注农民,服务农村,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帮助拓宽了红土地上孩子们的视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旅游学院 “红古绿文化下乡 共筑中国梦”
红色研学游是为激发社会各界的爱国情怀。通过追寻革命足迹,感悟红色历史,让红色传承从以往的说教真正走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学校旅游学院组织了一支“红古绿文化艺术服务团”联合浙江省宁波镇海中学28名优秀师生代表以及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余名教职工代表和他们的孩子,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红色研学游”。
研学游期间,队员们参观了井冈山茨坪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毛泽东旧居、八角楼等革命旧址、红色遗存,在感悟井冈山斗争时期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深刻学习和领悟“红色精神”的丰富内涵。重温红色历史,队员们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进献花圈,了解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缅怀先烈,感受井冈山革命斗争精神。将红色文化与庐陵文化有机融合,队员们此行到吉州窑博物馆、吉州窑遗址公园,吉安博物馆、规划馆,聆听讲解、体验陶艺制作,切身感受底蕴深厚的庐陵文化。在整个活动中,我校队员们结合实情进行井冈山文化宣讲、新农科技讲解、绿色生态文明讲解,充分发挥了导游专业特长。“红色研学游”进一步加强学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锤炼理想信念,并且助力脱贫攻坚,带动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四、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一花一世界 一墙一风景”
“一花一世界,一墙一风景”,当艺术墙绘邂逅红色文化,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我校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为创建美丽乡镇,营造浓厚红色文化氛围,结合乡镇的特色与宣传需要,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墙,将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环学院经过层层选拔、确立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扎实的高水平“筑艺小组”分赴永新县、吉水县丁江镇绘制青少年宫文化主题墙和乡镇文化宣传主体墙。队员们顶烈日、冒酷暑、抗暴雨,起早贪黑,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以高质量高要求的品质完成墙绘,并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红色文化等经典语录,让墙绘作品的“外在美”与精神文化的“内涵美”有机结合,浑然一体,让每一面墙壁都能“发力出声”。生动地传播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教育帮扶、文化惠民'宣讲之要义,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践行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庄严承诺。
五、现代农林工程学院 “凝聚青春 红色支农”
为推进科技兴农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引领教育广大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传承红色精神。我校现代农林工程学院与井冈山市黄坳乡结对播下“红色支农”的种子,这种子犹如星星之火在井冈黄坳燎原。
2019年,现代农林工程学院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帮扶团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SZPT-CHINA团队,联合组织22名学生赴井冈山市黄坳乡围绕社会民情调查、农业知识交流、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巩固乡村脱贫成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走村入户询民情,了解黄坳乡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为农户进行食品安全普讲;寻历史足迹,参观排头兵广场、毛泽东旧居、红军物资装运站等革命遗迹,学习红色知识,体验红色文化,传红色基因; 科技支农,帮助当地农户解决农业难题;庆祖国华诞,激发乡民的爱国情怀,组织村民观看爱国电影《战狼》,教小朋友们齐唱《歌唱祖国》,协助敬老院老人共同绘制画卷献礼祖国。
开展的“红色支农”系列活动,队员们将每件可以惠及农民的事情都做到了实处,切实给农民带来了益处,同时对农村的现状有了新的认识 。学生更加要明白肩上的责任之重大,要把个人理想融入乡村发展,自觉传承红色精神,胸怀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六、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青春梦 宣讲万里行”
“理论普及宣讲”活动是科技三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了解国家政策,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坚持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将弘扬红色精神理念注入暑期“三下乡”活动,组建了一支理论宣讲服务团,连续2年分赴吉安县、永丰县、遂川县等地进行金融知识宣讲、精准扶贫家庭调研及国家资助政策宣传。为当地群众普及“增强防骗意识,避免财产损失”为主题的金融知识,帮助解答疑问,教会大家辩识短信的真伪、理智回应诈骗电话、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受到诈骗并已产生经济损失的情况、理性理财投保等,结合情景再现的模式,加强群众们的防骗意识。此类活动加强了革命老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能力,为构建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出谋献策。
经济与管理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队员还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青原区——大冲乡——永新县——遂川县路线进行精准扶贫家庭调研及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同时也是对学院学生资助工作的回访。师生们将国家资助政策的内容对贫困家庭做了详尽介绍,从精准扶贫、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勤工助学等等方面,让家长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前大家的思维固定在领取补助金,现在知道了可以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争取奖学金、勤工助学等方式缓解经济压力,帮助孩子顺利完成学业。在对受资助贫困家庭回访过程中,学生家长很感动,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亲切关怀。实践志愿者们开展资助政策宣传活动,使得更多贫困家庭对国家资助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助力精准扶贫、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