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引路 > 优秀思政课教师 > 正文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郜志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2 09:15:27

全程育人写芳华

“老师,我想加入党组织……”2016级旅游专业学生小文电话咨询郜志刚老师。其实,郜志刚老师并不负责党务工作,他只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名教师。小文一下道破其中原委,“我是听了您的课后,才郑重做出这项决定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讲清“四个选择”,而且主动利用新媒体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特别是促使学生向党靠拢,这才是他在教育教学中全程育人的真实体现。

应对思潮旗帜鲜明。在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现实背景下,比如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必须直面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一方面结合课程内容,他设计了:侵略有功吗(假如大陆被殖民,怎么看待香港被殖民却发达)——自救有效吗(假如按地主阶级洋务运动路子走,怎么看待地主阶级的“求富”)——改良可以吗(假如维新变法可以成功,怎么看待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立宪”)——革命更糟吗(革命是否只意味着破坏,怎么看中国现在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等课堂讨论题目;另一方面,他结合个别学生的“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没有必要”等错误观点,设置了相关议题进行讨论,主动回应了学生的疑问和重大关切。

创新教法突出育人。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郜志刚教师探索的“团队合作+闭环控制”教学方法,不仅解决了学生不爱听和老师一直讲的矛盾,而且较好处理了授知与育人的关系。团队合作,注重的是集体攻关。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事先布置的相关议题,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特别加强课前小组讨论,形成小组观点,再在课中采取演讲、PPT展示、辩论等形式陈述小组观点,课后撰写相关材料,老师做好了“导演”,由此形成第一个闭环。同时,他在小组讨论中加强了引导,课前线上线下帮助讨论,课中插话、反问、点评,课后交流,老师做好了“助演”,由此形成第二个闭环。由于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不擅言辞的小夏同学竟口若悬河……

主攻特色提升亲和。郜志刚老师注重教学内容的亲和,通过精选教学案例,将社会热点、难点、疑点置放于课堂上,努力改变一定程度上一些学生存在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况。授课内容的亲和,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距离。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注重亲和,他将评书、相声等艺术的讲述技巧,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语言的亲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丰富、形象、有趣、也很潮。

利用网络拓展空间。面对一篇离奇的博文或一篇道听途说的网络文章就有可能击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节课的苦口婆心这样的现实,郜志刚老师将课堂教学空间拓展到网络空间,极好地延长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创办班级Q群和微信群是主要作法。在网络空间的交流,一是探讨课堂教学内容,交流相关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认识;二是立足于理论前沿,探讨相关学术问题。特别是他深夜在Q群布置任务、回应提问,不仅向学生展示了敬业形象,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强化科研夯实底蕴。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底在于科研实力。郜志刚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课题9项,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研究》(获江西省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参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二十余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道德与文明》等期刊发表,论文“马克思分配公正思想的逻辑生成”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并获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博士论文获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等,科研实力加强有力夯实了教学基础。

学生在哪里,老师就出现在哪里,这就是郜志刚老师注重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真实写照。


COPYRIGHT © 2016 江西大学生在线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ICP
经营许可证:赣ICP备13004133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赣)字 133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