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非遗文化打造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为创新“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联合青山湖区文化馆,结合非遗传承文化元素,创新思政特色实践课堂,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旨在通过将非遗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有机结合,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感悟思政教育之实,既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进一步推动了广大在校学生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一、强化校馆合作,推动思政特色实践平台“强起来”
学院立足创新思政特色实践方式,以深化学院与地方合作为切入点,做好思政教育与地方传统优秀文化有机结合文章。2023年3月份以来,与青山湖区文化馆强强联合,开启校馆合作的序幕。联合申报了江西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023年6月份,省教育厅发文公布家门口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青山湖文化馆非遗传承实践教育基地”通过审批予以省级立项。
二、非遗元素赋能,推动思政特色教学内容“活起来”
以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营造共同参与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学院联合青山湖区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青山湖区文化馆承办,开展非遗进高校“美好生活艺彩纷呈”非遗文创作品展览活动。活动全过程将高校思政特色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善用“大思政课”理念,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思政课与优秀非遗文化同向同行。
非遗作品引学。活动期间,学院在图书馆组织非遗作品展示活动。通过一件件反映新时代文明建设的非遗文创作品,吸引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体验生动的非遗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教师现场领学。学院委派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参观非遗文创作品展,讲解每件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渊源以及时代意义。同时,现场组织学生开展寻找最美非遗实践教学,带着问题和兴趣参与非遗文创作品展览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感。
专题课堂讲学。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非遗作品作为教学切入点,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特色实践课,引导学生在了解江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
分享感悟促学。在整个思政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自由参观、分享感悟、教师总结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特色思政实践教学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学生们纷纷表示,非遗文化融入思政实践,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通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个载体,大家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得更加坚定。
三、注重挖掘升华,推动思政教学内涵发展“热起来”
围绕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思政特色实践课堂为契机,挖掘并升华思政实践课程的核心要义、内涵精神,大力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思政实践教学思路,在思政教育中融入非遗特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让学生增加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学院思政教师以把“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为主线,以非遗创作工艺流程、艺术价值等内容为切入点,讲述非遗项目中蕴含的思政故事以及所包含的“匠心”“匠艺”“匠道”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承载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充分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受到非遗文化创作所蕴含的“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进一步激励了更多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图文/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熊极南)